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賓縣宣傳部長陳艷榮:開創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2013-10-15 09:22:26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明確方向 落實任務

開創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賓縣委常委 宣傳部長 陳艷榮

  全省宣傳思想工作會議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會議。省委書記王憲魁在會上的講話目標明確、內涵豐富、觀點鮮明、思想深刻,進一步明確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方向和任務,為我們基層宣傳部開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據。

  我縣認真組織學習全省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深入挖掘其思想內涵,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確定了統一的工作思路,即明確一個認識——充分認識意識形態工作是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實現二個目標——實現把乾部群眾團結和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下的目標和使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更好地適應新形勢、獲得新發展、取得新成效的目標;把握三個原則——把握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原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原則,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發揮四個作用——充分發揮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思想引領作用、輿論推動作用、精神激勵作用、文化支橕作用;落實五項工作——紮實推進理論武裝、牢牢把握輿論導向、不斷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思想道德建設、逐漸壯大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工作思路。

  一、紮實推進理論武裝工作,突出“三個提高”

  紮實推進理論武裝工作是當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一個重要任務。在新形勢下,促進理論武裝工作規范有序、紮實有效的開展顯得尤為重要,要力爭實現“三個提高”。一是提高理論學習質量。以各級黨委中心組為龍頭,通過集中學習、專題研討、實地調研等形式,提高理論學習的實效性。建立科學的理論學習責任機制,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學習氛圍。對各級黨員乾部在理論學習上應學的重點書籍、重點篇目,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明確要求,進一步提高黨員乾部的理論學習質量。二是提高理論宣傳能力。組建一支過硬的理論宣講隊伍,深入開展中國夢主題宣傳教育活動,推動中國夢進社區、進校園、進農村、進企業,推動中國夢入腦、入心、入行動。加強對宣講隊伍的培訓,要定期、不定期地把教授、學者、專家請進來,舉辦面對面的輔導,把那些理論素養高的乾部送出去,送到高等院校短期培訓,進一步提高黨員乾部的理論宣傳能力。三是提高理論研究水平。引導廣大黨員乾部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學用結合,及時將理論學習的成果轉化為指導實踐、推進工作的成效。建立必要的理論學習與研究成果獎勵機制,褒獎優秀的理論人纔和優秀的理論成果,對那些從實踐中總結提煉出的對實際工作有較強指導性的理論成果要加強推廣,從而提高黨員乾部的理論研究水平。

  二、有力掌控輿論引導工作,突出“三個增強”

  輿論引導工作是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維護當前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掌控輿論引導工作要做到“三個增強”。一是增強正能量的傳播率。借助各種主流媒體,廣泛宣傳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改善民生等方面的重大成果,把乾部群眾的精力凝聚到改革發展、經濟建設上來;深入挖掘社會發展中的先進典型、生動事例,發揮典型對鼓舞人心、推動工作的重要作用,弘揚主旋律、佔領主陣地,增強正能量的傳播率。二是增強負面消息的消減率。建立一套黨委宣傳部門、政府各職能部門協同作戰的突發公共事件輿論引導工作機制,做到部門聯動、快速反應,公開透明、及時引導,准確研判、權威發布,有效化解人民群眾的思想疑慮,有效化解負面影響,使黨和政府的聲音始終佔據輿論制高點,從而增強負面消息的消減率。三是增強網上輿情監測的掌控率。加強網絡輿情采集分析、研判和監控,充分利用博客、微博等新興媒體,捕捉新聞線索,了解社會焦點,實現及時的輿論引導。對網絡上的錯誤觀點,要組織有效的批駁和斗爭,確保網絡輿論可管可控,切實增強網上輿情監測的掌控率。

  三、不斷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突出“三個創建”

  精神文明能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是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載體,必須突出“三個創建”。一是突出文明縣城創建。緊緊抓住哈爾濱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契機,著力提高文明縣城創建水平,努力打造整潔優美的生活環境、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有利於青少年成長的文化環境,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生活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二是突出文明村鎮創建。按照《全國文明村鎮測評體系》標准,大力提高文明村鎮的創建力度。著力抓好“星級文明戶”評選工作,抓好文明生態村、文明小康村的創建工作,利用農村文化陣地,結合民俗節日開展活動,引領農村社會生活新風尚,努力打造環境優美、設施精良、人文氣息濃郁的美麗鄉村和宜居小城鎮。三是突出文明行業創建。以創建文明單位為目標,以誠信建設為突破口,結合道德領域突出問題治理,重點整治食品藥品、公共場所、窗口部門存在的問題,在文明單位中開展“六個一”活動,全面提昇乾部職工的職業素質,塑造良好的服務形象,塑造一流的工作秩序。

  四、不斷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突出“三個引領”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起來,就是要通過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高,逐步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要突出“三個引領”。一是以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引領社會風尚。成立黨員、青年、學生、老年、巾幗等多種學雷鋒志願服務隊,在全社會開展常態化的“三關愛”志願服務活動,把“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植根於廣大人民群眾中,讓志願服務活動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形成人人爭當志願者的社會新風尚。二是以宣講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的事跡引領社會思潮。開展文明禮儀與道德模范“五進”活動,通過宣講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的生動事跡,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引領人們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三是以爭做美德少年引領未成年人素質提昇。充分抓住學校的主陣地,開展“做美德少年”、“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向國旗敬禮”網上簽名寄語、制作節日小報等一系列活動,引領未成年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學會愛國守法、學會明理敬人、學會助人為樂,促使其思想道德素質全面提昇。

  五、逐步強化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工作,突出“三個投入”

  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需要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讓群眾廣泛享有免費或優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逐步壯大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規模是滿足人民文化需求的必由之路,必須以政府為主導,突出“三個投入”。一是投入精力開展經常性的群眾文化活動。黨委和政府需投入大量精力,制定詳實的群眾文化活動規劃,培養一大批文化骨乾人纔,借助全民健身日、民俗節日等有利時機,引導廣大群眾開展廣場舞、團體操比賽和各種季節性的文體活動,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品位。二是投入資金逐漸豐富文化資源。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增加對文化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推動文化資源向基層、農村傾斜,滿足人民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加大對藝術村、文化館、博物館等文化陣地的建設與改造力度,加強對歷史遺跡、出土文物的保護與利用,滿足人民的深層次文化需求。三是投入政策壯大文化產業項目規模。投入政策扶持農民畫、剪紙等傳統文化產業,使其不斷壯大規模,形成品牌。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出臺相關優惠政策,發展現有的本山傳媒影視基地、紅瑞包裝等新興文化產業。同時不斷引入與本地文化脈絡相承的文化產業項目,推動文化與科技、旅游、信息等產業融合發展。

  做好新形勢下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對於基層宣傳部門來說,任重而道遠,我們一定會在全省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的指引下,紮實工作、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奮發有為,努力開創我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