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齊齊哈爾城區道路昇級 改造新修37條市政道路和3座橋梁
2013-10-17 07:35:1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姚建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0月17日訊 2013年,齊齊哈爾市為解決群眾出行難題,全力辦好民生實事,一項中心城區道路建設改造工程拉開大幕,多條道路進行昇級改造,開建數座新橋。在眾多鶴城市民眼裡,市政道路建設工程如此之多讓人有些“應接不暇”。雖然中心城區車輛出現短暫擁堵,但許多百姓說,現在的大改造,是為了將來的大通暢,我們的城市變得越來越美了。

  齊齊哈爾市住建局黨委書記、局長黃宇向記者介紹,市委、市政府廣泛聽取民意,在財政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把2013年確定為“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年”,總計進行改造、新修、昇級37條市政道路和3座橋梁。確立“拓寬交通卡脖路、打通出行斷頭路、昇級民生景觀路、修復嚴重破損路、建設發展急需路”的原則,在建設、交警、城管、人防等多部門協調配合下,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使城市道路得到大的改觀,一條條寬闊通透的暢行大道將給鶴城帶來無限活力。

  道路破損嚴重昇級改造迫在眉睫

  據介紹,齊齊哈爾市城市現有主乾路網多建設於10年前,使用至今已有多年。按照技術要求,主乾路、次乾路和支路一般使用年限分別為15年、10年和8到10年。目前,全市城市主乾路網多數已超過或接近設計使用年限,已達到新建或大修昇級改造時限。

  同時,老舊道路結構標准低也是造成道路破損嚴重的主要原因。1999年前修建的龍華路、龍沙路、南馬路、卜奎大街(中華路至民航路)等道路基礎多為手擺塊石,整體承載能力較差,近幾年破壞嚴重。而1999年後修建的中華路、新明大街等道路,基礎結構改用水泥穩定砂礫,整體承載力較強,盡管交通量較大,但道路基礎未被破壞,經2011年重新鋪裝面層,效果堪比新建。

  十幾年來,鶴城機動車數量與日俱增,車流量大導致路面載荷加大,是出現疲勞性損壞的主因。近年來,齊齊哈爾市中心城區機動車數量激增,早晚交通高峰時段開始出現堵車現象,加之部分超載超重大型車輛超過道路設計荷載,對路面的破壞相當嚴重。同時,去冬今春持續的低溫多雪天氣,大幅度溫差變化,路面反復凍融,對道路破壞嚴重;融雪劑的使用也會對路面的強度、韌度造成一定影響。

  為百姓解難題,為群眾辦實事。齊齊哈爾市委、市政府廣泛聽取民意,克服財政實力薄弱、道路建設滯後等諸多不利因素,發揮道路建設在城市化進程中基礎性、先導性、帶動性作用,把市政道路建設打造成為民心工程。

  嚴格把住標准

  保證道路建設高質量

  南馬路貫穿齊齊哈爾市中心城區東西,隨著城市擴容、車輛增多、商業的繁華,周邊上至牌匾燈箱、交通通行,下至雨水排澇、管線鋪設,均已無法滿足城市需要,飽受市民詬病。

  這條路上的雨水管線施工規模,在近10年來都屬罕見。記者從建設效果圖上看到,改造後的南馬路,從裡到外,從上到下煥然一新,即將成為鶴城道路的新標杆。

  歷經70天緊張建設施工,全長2200米、南起迎賓橋北至中華路的文化大街,在今年7月末全線竣工。新建成的文化大街堪稱鶴城目前最美的窗口路:道路采用高速路規格,非機動車道移入綠化帶,人行步道磚是產自依安縣的燒制陶瓷地磚,公交車站設置了停車港灣。作為點睛之筆的亮化設施更加完美,路燈、庭院燈、邊界燈組成雙側8盞照明設施,既體現出鶴城的歷史文化韻味,又增加了庭院園林風格。華燈初上,景觀路燈映襯著婆娑的樹影,展開了一幅幅優美的宜居畫卷。

  今年齊齊哈爾市道路建設在為鶴城容貌增色的同時,更在建設標准上有了質的提昇。據介紹,今年新建和改造大部分主乾道路,路面結構從厚度和層數上均大幅增加,強化道路基礎,提高抗碾壓能力和使用壽命,道路設計標准提昇的同時,將分散性投入改為一次性投入。

  在每條老城區道路建設之前,市政道路設計和建設部門廣泛征求各管線單位和周邊企事業單位意見,提前預留涵管,避免今後道路建成後“開腸破肚”現象和重復建設等巨大浪費。

  擁堵變通途民心工程贏得百姓贊許

  作為城市骨架的城區路網,打造便捷通暢的城市道路系統,改善城市通行環境,纔能加快城市化建設步伐,最大限度地方便群眾出行,全面提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全面實施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以來,全市城區道路面貌煥然一新,許多高齡路、坑窪路得到昇級改造,城區居民的出行環境得以改善。

  還未到國慶節,湖西路、林化路相繼完成瀝青混凝土罩面施工,通車後的兩條次乾道一改昔日的溝坎縱橫,積水難行。道路平整了,排水通暢了,揚塵減少了,連接新明大街與文化大街,坐落在黨政辦公中心、齊齊哈爾大學、五官醫院繁華地段的交通次乾道林化路,不僅將原有水泥路面換成瀝青混凝土路面,還增加路基強度,邊石、亮化等配套設施同時跟進。

  家住建工小區的程先生對自家門前的文體街十分認可,“開始不理解為何這樣大規模修路,現在路修好了,纔真正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對待民生的良苦用心。這次昇級改造道路,我們百姓當然認可!”

  2013年,在地方財力十分緊張情況下,全市追加市政工程建設投資計劃,規模空前,新老城區市管道路和區管道路昇級改造數量超過50條。據統計,今年中心城區老城區內昇級改造建設道路包括: 2012年結轉道路燕山街、黑龍江路、卜奎大街、前進路、民族路、長青路、合意大街、新明大街(通江路至安順路)、新工路、軍校街、卜奎大街(中環廣場至民航路),2013年新建、昇級改造、融資建設道路通陽路、新工西路、景新北大街、橋洞子、湖西路、文化大街、游覽路、東四道街、文體街、健康街、林化路、中華西路、南馬路、龍沙路、景新大街、龍華路、曙光北大街、站前廣場。

  經過近半年的緊張施工,文化大街、游覽路、湖西路、東四道街、雙華南路、前進路、民族街、新工路、新工西路、新明大街、林化路等12條道路目前已通車。按照施工計劃,大部分未完工道路將在今年10月底前確保完工。

  “一時的擁堵,換來了長久的暢通”。走在寬敞的文化大街上,作為齊齊哈爾市重要的一條迎賓大道,昇級改造後,道路由雙向四車道變雙向六車道。傍晚時分,穿行在人行道樹下和灌木叢中,原來單側路燈變成了雙側雙挑路燈,同時加設普通路燈外,增設庭院燈,樹影婆娑,五彩斑斕,為沿路景觀增色添彩,大大提昇了文化大街的特色文化品位和迎賓大道的良好形象。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