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帥林山珍產品加工廠的員工正在加工猴頭菇。記者馬少忠攝
黑龍江日報10月17日訊 日前,記者到伊春市美溪區帥林山珍食品加工廠采訪。廠房前的庭院裡,幾個殘疾員工正在晾曬辣椒,廠房內一些員工正在加工新鮮猴頭。
廠長張秀蘭介紹說,工廠安排了24名殘疾人就業,每人月工資都在1500元左右。腿有殘疾、54歲的趙景華說,自己一直在外打工,撇家捨業的,每月也拿不了幾個錢。去年市殘聯介紹他到這裡上班,冬天燒爐子,夏天收拾院子,別提多舒心了。
帥林山珍食品加工廠是伊春市殘聯扶持上馬的,產品遠銷到南方各省市,其中,即食猴頭菇技術填補了全國空白。
從美溪區向北再走30公裡,就到了金山屯區,雙腿癱瘓的張洪亮在這裡搞了個園林工藝品加工廠,利用藤條和廢材加工的工藝品全是原生態的,每年都從廣交會上拿訂單,產品遠銷歐美。
張洪亮告訴記者,工廠最多時安排了40多名殘疾人就業。48歲的黃廣仁腿有殘疾,是老員工了,記者見到他時,老黃正坐在凳子上編織藤條環。他告訴記者,一天能編50個左右,每個掙手工費1.5元。
路過伊春市友好區,46歲的馮大姐表達了同樣的感受:“以前,我一直想自己做點生意自食其力,但苦於沒有特長,什麼也沒乾成。自從參加了市殘聯舉辦的廚師、面點培訓班後,我萌生了開饅頭店的想法。如今饅頭店生意不錯,除養活自己外,還稍有盈餘。”
這些場景,看似雜亂無章,但都與伊春市殘聯正在實施的“六加雙十工程”舉措相關。2011年開始,伊春市殘聯從本市正在進行資源轉型、產業結構調整、財力相對困難的實際情況出發,抓住殘疾人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充分爭取和調動各方力量,啟動了“六加雙十工程”。所謂“六”是指“六個全覆蓋”:白內障殘疾人復明手術全覆蓋;貧困殘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全覆蓋;肢體殘疾人出行無障礙全覆蓋;無障礙設施進殘疾人家庭全覆蓋;0~6歲殘疾兒童部分功能搶救性康復全覆蓋;愛殘助殘防殘知識教育全覆蓋。“雙十”是指殘聯為解決有創業願望和有就業能力的殘疾人所培植和創建的十個殘疾人創業示范基地和十個殘疾人就業培訓基地。
在就業培訓基地建設上,依托舉辦各種適合殘疾人就業的面點加工、美容美發、病理按摩等培訓班,幫助殘疾人實現就業、創業。僅去年一年,市殘聯共投入70多萬元專項資金,舉辦4期技能培訓班,培訓殘疾人270餘人次,50%以上學員實現就業。幾年來,通過集中就業、分散就業相結合的方式,安置殘疾人就業2539人,實現了“培訓一人、就業一人、幫扶一家、溫暖一片”的社會效益。
在創業示范基地建設上,市殘聯扶持和幫助伊春區殘疾人姚金生創辦的濟興家電城,湯旺河殘疾人創辦的陶珠木業公司,金山屯區趙國臣創辦的趙家酒業公司,五營殘疾人謝偉創辦的養豬場等創業示范基地已經形成較大規模,在引導殘疾人創業,安排殘疾人就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由於高度重視殘疾人就業工作,伊春市殘聯被省政府授予“殘疾人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