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0日訊(記者 張銳)受2008年經濟危機的影響,近年來我省很多涉外企業,尤其是涉俄企業的運營步履維艱,在對外業務方面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貿易糾紛等麻煩。為適應企業對俄貿易發展的各種需求,牡丹江市檢察院積極延伸其職能,為涉俄企業保駕護航,打響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的『保衛戰』。
轉變預防和服務理念
綏芬河市擁有公路、鐵路兩個國家一類口岸,年過貨能力1100萬噸,過客能力150萬人次。多年來,對俄貿易進出口額始終佔黑龍江省的三分之一以上。隨著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昇,綏芬河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來此投資發展。據悉,經過20年的發展,在綏芬河注冊經營的國內外企業已經達到2000餘家,對外商場及商店近萬個。
面對形勢發展,綏芬河檢察院定期選派業務精通的檢察官到企業以案釋法,用發生在企業員工身邊的案件教育員工,增強了企業員工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和依法維權的意識。綏芬河多家企業的負責人說,檢察官們經常利用自己休息的時間來公司進行普法教育,不僅增強了員工的法律意識,方便了企業的管理,同時,在與外商簽訂合同的時候還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法律諮詢意見,有效地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為企業提供法律『呵護』
歷經多年的發展,如今,東寧縣在俄羅斯建成了烏蘇裡斯克經濟貿易合作區、華宇經濟貿易合作區和莫戈伊圖伊工業園區等六個中國人開辦的境外園區,其中烏蘇裡斯克經濟貿易合作區更成為經國家商務部批准的首批八個境外經貿合作區之一。即便如此,身在異國他鄉的對俄企業還是會隨時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多數企業仍處於如履薄冰、摸索前行的發展階段。
不久前,一起對俄企業負責人因涉嫌觸犯俄方法律,被俄警方扣留的事件,讓許多對俄企業面對俄方的法律畏縮不前,嚴重影響了對俄貿易產業的投資發展。鑒於上述事件,東寧縣檢察院幾次帶領乾警深入對俄企業走訪座談。他們了解到,由於中俄兩國法律的差異,工作人員對俄方法律制度了解不透,時常出現經貿活動缺少法律保障,防范風險能力不足,遇到問題處置不當的情況。
為了避免類似情況發生,幫助企業守法經營,有效規避風險,東寧縣檢察院迅速行動,實施了『入園』計劃,與四個境外園區建立起特邀聯絡員綠色通道機制,實行『定員、定責、定園區』模式,由每位副檢察長為檢察服務員,負責定點聯系一家園區,同時在園區確定一名專職聯絡員,將園區需要檢察機關提供幫助的信息適時進行反饋。為了提高企業負責人和員工的法律意識,更好地應對俄方法律的多變,增強自身技能,他們組織專人建立起俄相關法律數據庫,對俄羅斯法律政策的新變化及時進行更新,讓企業隨時掌握。同時還開通了『東檢維權』微博,搭建遠程平臺,打消了距離的制約,方便遠在異國他鄉的務工人員得到法律援助。
打造服務『非公』品牌特色
非公有制企業的發展需要一個公正、和諧、穩定的法治環境,近年來,綏芬河市檢察院充分發揮檢察職能,努力為企業發展營造五大環境,讓企業走在陽光大道上。
綏芬河市檢察院把打擊口岸通關、檢驗、檢疫、運輸過程中的職務犯罪作為側重點,與外事部門、旅游局等多家單位聯系,用中俄兩種文字公布了維權電話,為外籍、外來游客依法維權建立起了一條便捷、快速的綠色維權通道,為企業維權,為通關服務,為地方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法治保障。檢察院通過營造平安穩定的治安環境、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環境、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持續平穩的對俄經貿環境,這五個環境來實現邊境口岸檢察機關服務『非公』的品牌特色。
隨著中俄兩國元首簽署合作共贏、全面深化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國家正在研究將對俄延邊開放帶上昇為國家戰略,牡丹江對外經貿合作迎來了重大機遇,對俄貿易已經成為推動全市經濟增長、增加社會就業、活躍堤防經濟的重要力量。為了跟進對俄經濟合作轉型昇級和沿邊開放先導城市建設的需要以及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要求,牡丹江市檢察院要求乾警加強對俄羅斯法律、司法制度的學習研究,了解俄羅斯的司法環境,提高服務對俄貿易的法律能力。營造對俄經貿的法制環境,努力通過檢察機關的服務來帶動和影響更多的服務環境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