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騎車男子捂住口鼻。
東北網10月21日訊 20日是供暖首日,究竟是否是因為供暖導致燃煤量增加產生污染呢?氣象專家認為,此次霧霾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氣象條件所致。
據介紹,去年10月20日也為供暖首日,哈市空氣質量為良好。同比兩天的天氣情況,去年10月20日的冰城剛剛下過一場雪,正在冷空氣的控制當中,比較利於擴散;而今年哈市正在暖空氣影響下昇溫,城市處於低壓頂部,受弱冷空氣影響,風力較小,大氣層結比較穩定,垂直方向不利於污染物擴散。
哈市上空的污染物並非一天之內堆積成,早在4天前,哈市就已經出現了空氣污染的苗頭,當時哈市連續處於高壓冷空氣控制,猶如給城市戴上了“帽子”讓污染物得不到擴散,緊接著,南來的暖空氣進駐,本就渾濁的暖風還帶了點華北地區的污染,給哈市空氣質量又蒙了一層灰。直到昨晨的靜風,水平方向也不利於擴散,導致污染像“滾雪球”一樣越堆越多,都憋在了上空,最終形成了霧霾。
氣象部門預計,從明天開始,市區風力加大,將明顯緩解霧霾,到後天將迎來新一輪降水,空氣質量將會變好。
雖然天氣條件是污染擴散的重要因素,但從源頭也要嚴抓冬季污染排放。目前,市環保局污防處正在編制《哈爾濱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在出現72小時重度污染和48小時嚴重污染時啟動預案,加大煙塵、揚塵污染防治力度。如現場執法對存儲、使用、銷售煤炭單位煙塵污染防治工作進行檢查,針對秋末冬初實施秸稈禁燒專項治理行動;為減少冬季燃煤污染,年底前完成淘汰316臺小鍋爐,並推進1噸以下燃煤小鍋爐使用清潔能源。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