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黑龍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莫讓歷史教科書塵封
2013-10-21 11:19:1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孫佳薇 閆一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曾幾何時,在各類博物館、紀念館、烈士紀念碑、革命遺址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如同翻閱一本本厚重的教科書,與歷史隔空相望,通過那些遺跡感受與自己錯過的那段歲月。一代又一代的國人,正是在這些地方接受了最生動、最直觀的教育,進而激發出滿腔的愛國熱情。

  而今,隨著時代的變遷,在這些場所,觀眾魚貫而進的場景似乎越來越難覓蹤影了。每每走進這些紀念館的時候,除了依然能夠感受到建館之初的莊嚴肅穆,更多的感覺是清冷。

  展覽內容多年不變制約教育功能發揮

  中共滿洲省委機關舊址,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光芒街40號,該『舊址』建於上世紀20年代初,是一座俄式木制小房。1988年10月,經過修復後的紀念館免費對外開放,室內的臥室、書房、客廳等都是按當年狀況進行布置陳列。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學生曾是主要參觀人群。『以前,節假日期間會有許多學校組織學生來我們館參觀或開展教育活動。最近兩年,可能考慮到學生的課業、安全等問題,幾乎沒有學校再組織師生到這裡參觀了。』館長肖震有些無奈地說。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幾家授牌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些基地就坐落在城區的繁華地區,門外車水馬龍。推開門走進去,裡面靜得出奇,只是偶爾一兩個參觀者輕輕走過。

  『展覽內容上多年不變;展覽形式上往往是「櫥窗+鏡框」,設備陳舊、技術落後,缺乏內在的感染力和外在的吸引力。』一位受訪的學生家長這樣形容她眼裡的『教育基地』。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現狀限制了它的發展,同時也制約了教育功能的發揮。哈市尚志小學德育主任溫麗娜認為:『能讓學生進行體驗性實踐活動的場館式教育基地太少了,物品大都在玻璃櫥櫃裡面擺著,學生只能走一走看一看,次數多了就沒有興趣了,應該給孩子一些參與互動的機會。』

  經費有限展館難『與時俱進』

  我省目前有93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提高青少年的民族責任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主旋律。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哈爾濱市很多中小學校都把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當成學生德育實踐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之一。

  如何通過寓教於樂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增強教育活動的吸引力、感染力,是目前擺在一些展館面前的緊迫課題。而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種相對沈悶、靜態的教育場所,更需要與時俱進地『激活』它。在一座歷史紀念館裡,一位觀眾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我在念高中時參觀過這個紀念館,現在帶著讀小學的孩子再來參觀,這裡還是老樣子,有些令人失望。』

  對此,東北烈士紀念館黨委書記劉春傑也有同樣的困惑。采訪時,他坦言也想為觀眾呈現常看常新的感覺,但這樣的想法卻受困於經費的限制。

  目前,在東北烈士紀念館中有兩個區域,一部分為基本陳列,另一部分是臨時展覽。劉春傑介紹說,臨時展覽有其靈活性,通常與外界合作進行主題式展覽,多以圖片和展板的方式在館內展出,以達到宣傳教育的目的。而如果要更換一次基本陳列區的展品,起碼要閉館一至兩年,投入的經費按照展覽的面積計算將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管理者們探尋解決問題途徑

  身處窘境的基地管理者們已經開始意識到了『冷清』的原因所在,目前正試圖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近年來,一些基地通過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使管理水平得到逐步提高,例如,工作模式變坐堂等人為主動走出請人。『我們正利用陣地與巡回展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推出弘揚革命傳統、繼承先烈遺志為主題的各類展覽,走進校園開展宣傳活動。』肖震說。

  據劉春傑講,目前,拓寬思路、主動出擊,與紅色旅游、生態旅游等緊密結合,似乎正成為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發揮更大作用的一個有效途徑。他介紹說,參觀者主要集中在重要的節日和夏季,尤其是外地游客到哈爾濱旅游,參觀東北烈士紀念館已變為旅游項目中的一部分。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季,參觀者的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有些外地游客到哈爾濱後,對到烈士館參觀表現出強烈的願望。』這讓劉春傑舒了一口氣,此外,政府對展館事業的經費投入也在逐年增加,還對有歷史性的紀念館下撥了文物征集專項經費,面對未來,劉春傑還是抱有信心的。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