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1日訊(吳殿峰 記者 張強) 記者從我省環保部門獲悉,哈爾濱市10月份上中旬優良天數達標率為55%,與往年沒有差別。據分析,當前哈爾濱市出現污染天氣為氣候、冬季燃煤供暖、機動車排氣污染、焚燒秸稈等“多因一果”造成的。
近年來,10月份北方陸續進入冬季采暖期後,在不利的氣象條件下,我省部分城市時有季節性燃煤造成的污染物排放量劇增的情況發生。今年自10月份以來,我省部分城市空氣質量出現不達標現象,特別是哈爾濱市出現了明顯的煙塵、霧霾等重污染天氣狀況。
據統計,10月1日至18日,哈爾濱市空氣環境質量達標天數為10天;超標天數為8天,達標率55%。其他12個市(地)優良天數范圍為14至18天,優良天數比例在77.8—100%之間,平均優良天數比例同往年無差別。
哈爾濱市首要污染物為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PM10)日均值濃度超過二級標准(150ug/m3)5天,佔18個監測日的27.8%。細顆粒物(PM2.5)日均值濃度超過二級標准(75ug/m3)8天,佔18個監測日的44.4%。超標一倍的天數為4天,佔18個監測日的22.2%。預計哈爾濱市10月—12月的92天中,達標天數約為50天,污染天數約為42天,達標率60%,全年達標率70%。
我省環保部門通過對環境監測數據和有關氣象數據的分析,特別是哈爾濱市當前出現污染天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近期氣候驟冷形成的“逆溫”、“靜風”氣象條件是造成當前污染的客觀因素。近期我省氣溫驟降,導致高空中大氣溫度高於地面空氣溫度,熱力對流減弱甚至消失,大氣狀況變得“穩定”,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的擴散受到抑制,形成了所謂的“逆溫”現象。同時,進入采暖期,哈爾濱市城區風速小,湍流弱,易形成“靜風”現象,抑制了污染物在水平方向的交換流通能力,兩者效應疊加,極大地削弱了城市大氣自淨能力,使得地面污染物濃度累積昇高,形成疊加污染物排放高峰。
二、冬季燃煤供暖是影響空氣質量的根本原因。我省能源結構仍然以燃煤為主,清潔燃料使用比例低,每年工業和采暖期用煤量大,僅哈爾濱就達2840萬噸,且10月份為采暖期起爐集中期,污染物排放較大,同時城市周邊、城中村存在大量未實現集中供熱的低矮面源污染,加劇了入冬空氣質量的惡化。
三、機動車排氣污染是影響空氣質量的重要原因。近年來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機動車排氣污染日趨嚴重。目前,全省機動車保有量近400萬輛,且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遞增,哈爾濱市機動車保有量約105萬輛,全省黃標車超8萬輛,隨著氣溫降低,大量的尾氣排放更易聚集加劇污染。四是揚塵污染防治措施不夠完善。臨近冬季,燃氣改造等道路施工較多,部分煤堆、灰堆、物料堆等未有有效的抑塵措施,在出現大風天氣時,加劇了揚塵污染。
另外,我省當前的秸稈資源化利用率仍然偏低,秋末冬初時節,城市周邊存在秸稈焚燒的現象,產生了大量煙塵,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大氣質量的惡化。
針對“多因一果”導致的污染天氣,黑龍江省環保廳采取了多項措施,一是制定我省《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細則》;二是加快哈爾濱市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系統建設;三是加強科學管理,降低供暖燃煤鍋爐污染強度;四是有針對性開展專項整治;五是加強機動車尾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