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2日訊 經過哈市環保部門分析,導致如此嚴重霧霾天的原因,除了燃煤、天氣原因外,部分地區燒荒是新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
40戶居民30戶燒荒
“前兩天天不錯,燒荒已經連成片了,煙霧得有10多層樓那麼高,根本看不著太陽。”肇東市光榮村的鄭老漢告訴記者,這兩天燒荒少一些了,因為基本都燒完了。
為什麼要燒荒呢?鄭老漢說,往年秋收都是用手工掰玉米,掰完後整根的玉米稈用車拉出農田就可以了,第二年可以繼續種地。而今年他家是用收割機收的玉米,因為機械收割一?地省800元。收割機會把秸稈粉碎,把玉米棒收集起來,而粉碎後的秸稈就留在了地裡。如果不燒,一冬天也不腐爛,明年春天無法春耕,所以都得燒。據鄭老漢統計,他們屯的40戶居民中有30戶是用機器收割的,所以都燒荒了。沒用機器收割的,是因為家裡有牲畜,要用秸稈喂牲畜。
我省燒荒的現象比較多。前幾日,在哈牡高速阿城段經過的司機郭師傅告訴記者,整條公路籠罩在陰沈沈的煙霧中,空氣中彌漫著嗆人的煙味。能看到路邊的農田燒荒的火光,過了燒荒的路段,纔能看見太陽。這也是阿城空氣污染的一個原因。20日,阿城會寧監測點PM2.5濃度超過300,屬於重度污染。
秸稈剩餘越來越多燒荒污染空氣
前些年,很多村民都把秸稈收集起來,用於生火做飯。近些年農村已經普及了煤氣灶,有的還用上了沼氣。同時,農業機械化的推廣,使用機械收割秋收的越來越多。因此農村剩餘秸稈量增加,燒荒現象屢有發生。
環保專家趙宴濱表示,大量焚燒秸稈和雜草,會造成空氣中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等有害物質增加,損害人體健康。
發展秸稈深加工變廢為寶
趙宴濱告訴記者,秸稈焚燒不僅污染空氣,還浪費了資源。秸稈是糧食生產的副產品,也是重要的農業資源,放火全部燒掉,十分可惜。
玉米秸經過充分粉碎、汽爆、?解等一系列工序後,最終生成酒精,再通過蒸餾提純就可以得到成品,看似毫無用處的玉米秸稈就這樣變成了可以作為燃料的酒精。不僅變廢為寶,還能增加農民收入,也節省了用於生產酒精的糧食。1噸玉米秸稈能造出100公斤酒精。
趙宴濱表示,秸稈除了可以變乙醇、碳、發電等能源外,還可以生產飼料。因此,他建議我省發展秸稈深加工項目。同時,建議各地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積極發展適合當地秸稈再利用的項目,加大秸稈的再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