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2日訊 21日,黑龍江、吉林、遼寧多地發生大霧或霧霾天氣。受天氣影響,哈爾濱全市中小學停課。哈爾濱、長春、沈陽等地多條高速公路被迫關閉,長春龍嘉機場及沈陽桃仙機場航班受到影響。
濃霧襲城,大自然半睜著惺忪的睡眼,跟我們的城市打了一個頗為朦朧的招呼。於是,城市交通變緩了,生活節奏變慢了,但整個城市依舊有條不紊地運轉。模糊的視線外,依然能感受到城市的熱情;混沌的城市中,仍舊能觸摸到人性的溫度。
為確保全市道路交通安全暢通,千餘交警輔警6時30分提前上崗,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控;為保障城市道路整潔,1.3萬名環衛工人在“爆閃燈”的輔助下,在天還未亮時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仿佛與平時並沒有什麼不同。他們每天都出現在城市的“一線”,他們的職責就是在周而復始中保障城市的正常運轉。他們曾遭遇洪水圍城,也曾迎戰臺風“布拉萬”,對於大自然的惡劣脾氣早就習已為常,並將對城市的深忱熱愛融入到一場場“戰役”間。
市教育局早6時緊急研究決定,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停課一天。18時,經市教育局與我市氣象部門協商後,依據今天的天氣預報情況,今天市區初中、小學、幼兒園將繼續停課一天。12個小時內,做出停課兩天的決定,無疑是要保障學生們和孩子們的安全。
的確,對抗惡劣天氣的首要問題就是要保障人身安全,沒有這個作前提,一切都是空談。松北區委、區政府針對環衛工人的指令也凸顯了這點:能見度不足30米情況下,環衛機械化清掃停止做業,保潔人員只對人行道保潔,不進入車行道。顯而易見,在此次對抗大霧天氣的過程中,政府相關部門的一系列措施都是人性化管理的實踐,亦是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現。
不僅如此,在城市的每個角落都閃現著忙碌的身影,醫療部門向市民宣傳盡量避免外出,外出要做好呼吸道防護,避免呼吸道疾病發生;報紙、快遞、醫藥、快餐,照送不誤;賣口罩的商家緊急進貨保證供應;蔬菜、水果搶“鮮”進城,儲備充足……也有不少冰城人望著霧茫茫的天,無奈之餘“苦中作樂”。一時間各種霧名、小段子在微信上、微博上迅速流傳昇溫。
不難看出,大霧中市民的生活井井有條,並未因天氣而產生多大改變,這均得益於對抗惡劣天氣總結得出的經驗和數次“抗戰”積淀下來人定勝天的信念。
天不再藍,能見度不斷縮減,但人與人的理解從未被阻斷,心與心的互動一直在流轉。雖然可能面對面都看不見,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們的生活和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