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8日訊 連日來,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哈市很多飯店門前都長期張貼著“招聘啟事”,個別飯店甚至一個月都招不上來一個服務員。據了解,目前哈市餐飲業服務員缺口已達5萬人左右,以往服務員短缺是季節性的,多出現在春節前後,如今缺人現象幾近常態化。冰城餐飲業遭遇持續用工荒的原因是什麼?行業又該如何應對?就此,記者展開調查。
人員流動性大飯店長期貼招聘啟事
21日,記者在哈市南崗區學府四道街看到,該條街上有40餘家飯店,其中近一半的飯店門口都張貼著“招聘啟示”,其中服務員成為被招聘的“主力軍”。記者走進其中一家飯店,店內有10多張桌子,但只有兩三個服務員在忙前忙後。該飯店老板告訴記者,門外的招聘啟事一直貼著,但一個服務員也沒招上來,自己有時還要充當服務員。一家砂鍋店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服務員太難招了,我家給的工資已經在三千左右了,還是招不上來人。”
隨後,記者來到哈市撫順街的“就業一條街”,十幾家的職業介紹中心內有三分之一的招聘啟事內容都是招聘服務人員,門口一些招聘單位也在不停地喊著“招服務員”,面對如此眾多的崗位,真正感興趣的應聘人員卻不多。一家職介中心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來這裡登記的企業大都是餐飲行業,主要招的就是服務員。
一名30多歲的男子拿著一張招聘單子,上面寫著“招聘服務員,底薪3000元,包吃住”。該男子告訴記者,自己在這裡已經站了三天,但一個人也沒招上來。“問的人挺多,但是一聽說我家是小店就不願意乾了。”一家火鍋店老板說,現在想招一個能乾長遠的服務員太難了,現在應聘服務員的人大多在20歲到30歲之間,他們不能吃苦,有的人乾了一陣覺得太累就辭職了,想讓他們在一個地方長期乾很難,流動性太大,所以他們也就只能不停地招聘服務員。
在離此處不遠的地方,記者看見一塊飯店招聘的大牌子,上面寫滿了招聘的職位,這家飯店招聘的眾多職位中,服務員的薪資僅次於主管,月薪2500+滿勤+獎金,包食宿,每月三天帶薪休息。招聘的負責人說,他在這招一個月了一個人也沒招上來。來問的人挺多,但是真正要來乾的少。記者在此停留了15分鍾,面對如此待遇,尋找工作的人流中沒有一人詢問。
在走訪中,許多餐飲行業的月工資標准已提高到2000至3000元。正在道裡區撫順街人纔市場找工作的小滿是今年剛畢業的大專生,她學的是會計學,對於去餐飲業做服務員從未考慮過。小滿對記者說:“做服務員工作時間長,經常要加班,再說不是長久的工作,吃得的是‘青春飯’,我周圍的同學找的跟會計有關的工作月薪2500左右,雖然說沒有服務員工資高,但是我還是希望找一個和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即使工資偏低一點,只要工作有規律、有一定發展就可以。”
嫌髒怕累年輕人都不願意乾
25歲的王軍是外地來哈打工的,他覺得去飯店當服務員不如去做保安,雖說工資沒服務員高,但工作時間較短,還不用乾髒活累活。“我以前乾過服務員,工資並沒有招聘時說得高,最初說月薪3000元,但是到發工資的時候只有1800元,有些飯店不講信譽。所以後來就不乾服務員了。”
哈市人力資源市場的工作人員梁棟告訴記者,現在餐飲業的服務員是最難招的,不管是大酒店還是小飯館都很難招到服務員,“現在年輕人都不願意做服務員,一方面覺得乾不長遠,是吃‘青春飯’,還有的人覺得服務員是伺候人的活,不體面,有時還會與客人發生矛盾。相比之下,他們更願意到工廠生產線上工作,每個月的工資跟服務員差不多,工作環境單純,工資也比較穩定。”
從賓縣來哈打工的王偉說,兩年前他剛來哈爾濱時因為沒有手藝也在餐館乾過,但是覺得太辛苦,後來就辭了。“工作時間長、工作時需要總站著不說,而且動作慢了還要挨客人損,感覺做搬家工人或者快遞員都比服務員強,我今後可不想再乾伺候人的活了。”一位做了四年服務員的打工者告訴記者,現在飯店用工時間一般在12小時左右,甚至還要加班加點,勞動強度大、時間長,每天都腰酸背疼,雖說是包吃包住,但每天吃飯不定時,六七個人擠在一間宿捨裡。如果打碎東西或者與客人發生矛盾造成損失,都要扣錢。至於各種保險,她先後換的六七家飯店,沒有一家給員工辦過。
“現在餐飲服務員待遇都跟本科畢業生的薪資差不多了,剛畢業的大學生工資也就1500元到2000元,而我們現在招聘服務員給出的底薪就2000,加上滿勤獎和各種福利,一個月能拿到手的工資3000左右,應聘者還是寥寥無幾。”采訪中哈市一些餐飲招聘企業一再抱怨。
缺工人數5萬“90後”稍不順心就辭職
記者從哈爾濱市就業管理局勞動力市場處獲悉,截至今年9月份,哈爾濱市人力資源市場共接待餐飲企業457家,提供服務員崗位7584個,簽訂求職意向人數2052人,僅這457家餐飲企業的用工缺口就達5000餘人。
據該局勞動力市場管理處高副處長介紹,導致餐飲業“用工荒”的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高校畢業生受到所學專業的影響不願意從事餐飲業的基礎性服務崗位;其次,年輕人對自己的就業期望值比較高,很少有人願意到餐飲企業從事這種對體力消耗高的工作;三是大多數餐飲企業在招聘時對年齡有一定限制,屬於吃“青春飯”的行業,隨著年齡的增長,又沒有一技之長,很難實現長遠就業;四是餐飲業具有一定的行業特殊性,工作人員在法定節假日無法休息;除此之外,工作時間長、沒有合同保障也成了餐飲業留不住人的原因之一。
據黑龍江省飯店協會秘書長范旭光介紹,目前哈市有餐飲企業兩萬家左右,缺工人數約在5萬人左右。“餐飲行業服務人員工作時長都不少於12個小時,而根據這個工作時間而制定的工資標准卻不是很高,往年由於‘返鄉潮’的出現,許多餐飲行業會在年底出現‘用工荒’,而最近幾年,‘用工荒’已經成為常態化。哈市一些高校培養的餐飲專業的學生,在本省從事本專業工作的只有30%,其餘人員都流向外省。同時,一些‘90後’打工者工作穩定性差,遇到工作環境與心裡預期有差距的情況出現,隨時可能辭職,有的人甚至連工資都可以不要。而外地來哈打工人員更願意到娛樂場所、物流或者快遞行業工作。”黑龍江省飯店協會建議,餐飲行業從業人員應當多元化,除了招聘一些年輕人外,應將招聘主力轉移到下崗職工或者“4050”人員,他們對薪水要求不是很高,相對年輕人工作穩定性也較高。”
采訪中,范旭光和高副處長均表示,大型餐飲企業應加強對員工的培訓,提高從業人員服務水平;企業應完善企業文化,增強員工凝聚力,使員工能長久為企業服務,減少人員流失;而小型餐飲企業經營者應當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問題,解決員工實際困難,人性化管理。此外,對一些外地打工者,除了提高必要的待遇外,更重要的是對其進行人文關懷,不斷完善福利待遇,讓務工人員有安定下來的感覺。同時,求職者也要改變擇業觀,不要一味地認為餐飲行業“沒有發展”。所以無論是餐飲行業還是求職者,在一定程度上都應轉變招聘及求職觀念。
相關鏈接:
國家統計局哈爾濱調查隊近日對哈市限額以下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四個行業國家樣本單位抽樣調查顯示,四大行業均有不同程度用工短缺問題,其中餐飲業用工短缺問題尤為突出,63.6%的餐飲個體和企業反映存在用工短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