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穿進鄉街馬路的行人。
東北網10月28日訊 在剛剛改造完成的進鄉街“母親廣場”站臺,每到早、晚交通高峰時,有近百人穿過路中間的隔離帶,冒險通過馬路。
日前,有市民反映進鄉街“母親廣場”站臺沒有斑馬線和紅綠燈信號,導致附近居民過街難。記者隨即趕往進鄉街18號明珠家園門前的“母親廣場”站臺。10時許,記者剛到站臺附近時,就看到一男一女下了公交車後,橫穿進鄉街並跨越路中央的交通隔離護欄,邊躲避著過往的汽車,邊跑到對面的人行道上。
記者觀察發現,進鄉街改造完成後“母親廣場”站臺剛剛修建好,在這裡設站的公交車有10路、18路、217路、51路等。此時已過了交通早高峰,候車乘客較少,但只要在此上車、下車的乘客,多數選擇冒險“跨欄”到馬路對面。
為何要冒險“跨欄”?記者注意到,“母親廣場”站臺兩側各有一個過街天橋,其中一個在進鄉街46-1號門前,離站臺約300米。另一個位於電塔街街口,離站臺約200米遠。一位星光中學的學生家長告訴記者,過去“母親廣場”站臺附近有斑馬線和紅綠燈,孩子可以自己過道上學,但進鄉街此次改造後,取消了斑馬線和紅綠燈,還設置了隔離護欄,市民只能選擇從天橋繞行,十分不便。
記者就此采訪了市公安交管局規劃科,規劃科負責人表示,此路是市建委新建工程,護欄的設置及改變由市建委負責。記者又聯系到市建委進鄉街改造工程指揮部,指揮部趙處長去現場查看後告訴記者,進鄉街改造拓寬後,施工部門按交管部門的意見設立了隔離護欄,此處離進鄉街高架橋不遠,上下橋的車速較快,設立護欄是為了分流車量及交通安全考慮,市民過街可以走過街天橋。針對許多市民反映過街天橋離站臺較遠的問題,指揮部將進一步聯合相關部門進行科學測量、會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