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0月28日訊 霧霾天給哈市市民帶來不小的麻煩。日前,在本屆哈爾濱創博會上推介的分布式資源站則有望給冰城的霧霾天治理助一臂之力。
據專家分析,本次嚴重霧霾的形成與不利氣象因素、焚燒秸稈產生煙塵、供暖煤爐陸續啟爐等三方面原因疊加有關。而郊區污染甚至超過了主城區,說明郊區焚燒秸稈對本次霧霾『貢獻』不小。『每年秋收過後,地裡剩下的秸稈就成了農民心裡的一件愁事,放在地裡影響明年種莊稼,放在院子裡又有火患,不如在地裡一燒了之。』哈爾濱良大實業區域經理王彧說,『而我們的分布式資源恰恰是利用了農村隨處可見、不知該如何處置的秸稈。』
『秸稈要是就這麼燒了,不僅污染環境,還是重大的浪費。』王彧告訴記者,今年7月大良實業與東北農業大學、八一農墾大學等學校合作的雙城杏山鎮分布式資源站正式投用。分布式資源站主要包括沼氣生產廠、有機肥生產廠、秸稈綜合處理廠和污水處理站四部分建設項目,總佔地面積24280平方米。通過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以沼氣工程為紐帶將農業生產、畜牧業、養殖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循環的資源化利用系統。該工程實現了農業清潔生產,從而將傳統的『資源產品廢棄物』單向直線模式轉變為『資源產品廢棄物資源』循環模式,對淨化環境、生態修復具有重要意義,對新農村建設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分布式資源站作用究竟有多大,王彧給記者算了一筆賬。1噸秸稈可以做制成0.85噸的秸稈壓塊,經過發酵後形成的沼氣相當於0.5至0.6噸煤。『我們整個工程每年可以生產沼氣58.4萬立方米,減排二氧化碳1100噸,節約煤炭1.4萬噸。『我們的技術是東北農業大學李文哲教授研發的,是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橕計劃,秸稈發酵技術是針對東北高寒地區專門開發的,產氣率提高了20%以上。』王彧告訴記者,秸稈發酵後除了沼氣還能產生有機肥料。而除了秸稈發酵資源站裡還有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減少煤炭等的使用。而明年這一技術還將在雙城蘭陵鎮以及通河等地推廣,屆時秸稈發酵產生的沼氣通過提純壓縮還可供公交車、出租車等使用,更為清潔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