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興安法院多方面貼近群眾 探索『司法為民』新舉措
2013-11-05 16:02:53 來源:東北網  作者:索建國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5日訊 興安法院本著司法為民的宗旨,牢牢把握貼近社會生活、貼近人民群眾的司法追求,從思想政治建設、便民措施、司法改革、案件調解、司法公開等方面入手,著眼於長效機制建設,積極探索“司法為民”新舉措,使法院各項工作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一是加強思想教育,增強責任意識。興安法院定期組織全院乾警學習、培訓,加強政治理論教育,牢固樹立乾警“司法為民”的理念。加強業務學習和培訓,不斷提高法官的業務素質,促進乾警的知識結構及時得到拓寬更新,法律素養和人文精神得到提昇,適應法院工作的需要,真正把司法為民貫穿於各項司法工作的始終。

  二是創新司法舉措,強化便民措施。通過制度的完善,程序的規范,抓好司法為民服務窗口的建設,做好人民群眾訴訟指導工作,建立群眾訴訟風險提示制度。建立和健全信訪登記制、來訪回復等便民措施,為群眾告狀、申訴、反映社情民意暢通渠道,做到“庭前講法、庭後釋法”。認真落實司法救助制度,對涉及生活困難的婦女兒童、老弱病殘等社會弱勢群體,依法實行減、緩、免交訴訟費用,讓困難群眾打得起官司。同時,充分發揮人民法庭貼近基層的優勢,積極拓寬思維、更新觀念,並結合轄區實際情況,積極謀劃便民服務措施,最大限度方便群眾參與訴訟。

  三是深化司法改革,提高辦案效率。依法擴大適用簡易程序,簡便案件審理,減輕群眾訴累。建立和健全審判流程管理制度,對案件審理中的每一個環節實行跟蹤動態監管,對有可能超審限的案件及時進行警示,確保及時審結。推進小額訴訟程序適用,方便當事人參加訴訟、降低當事人訴訟成本,通過小額訴訟程序一審終審、庭審簡化、庭審時間自由、審限壓縮等獨特制度設計,實現人民法院司法為民“快收、快審、快結”,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

  四是注重案件調解,確保案結事了。針對人民法庭受理的基本上是鄰裡糾紛、民間借貸等簡易民商事糾紛,法官們在辦案過程中,抓住時機開展調解工作,不僅解開當事人訴訟的糾葛,還想方設法解開他們感情上的恩怨。在糾紛發生地現場調解,化解糾紛,法官利用通俗語言,融入法理、情理與道德,使群眾易於理解,調解中邀請鄉鎮政府、村居委會、司法所,德高望重、影響力大的本地人士參加調解和解,使各方當事人平等相處、融洽交流,爭取做到“案結事了”。

  五是強化監督管理,樹立司法權威。堅持公開審判制度、人民陪審員制度,聘請12名人民監督員對法院工作進行監督,一直保持“零違紀”。進一步完善公開審判制度,對依法應該公開審理的案件應一律公開審理,自覺將法院的司法活動置於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加大裁判文書在網絡上公開的數量,讓人民群眾通過閱讀裁判文書,增加對司法裁判的了解。堅持和完善人大代表聯絡制度,主動征詢意見,邀請人大代表旁聽案件審判、視察法院工作,方便人大代表全面了解法院各項工作情況。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