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1月7日訊 我省首例眼角膜捐獻受益者張子麗老人因病去世後,將給予自己光明的眼角膜再次捐獻給他人的事跡經本報報道後,引起人們對眼角膜捐獻的廣泛關注。我省目前眼角膜捐獻情況如何?捐獻眼角膜有無特別要求,如何捐獻?捐獻眼角膜會不會影響捐獻者外貌?……帶著諸多疑問,6日,記者來到黑龍江省眼庫,采訪了省眼庫的相關專家。
據悉,1999年,黑龍江省眼庫在哈醫大一院正式成立。然而,在省眼庫成立的最初五年,雖然有上千名志願者與眼庫簽訂了捐獻眼角膜協議書,但卻沒有一例志願者實現捐獻,省眼庫遭遇眼角膜庫存為零的尷尬處境。直到2004年,阿城市電視臺女記者閆阿紅因病去世捐出自己的眼角膜,成為我省首例眼角膜捐獻者。
閆阿紅的感人事跡經媒體報道,當時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人們對於眼角膜捐獻也漸漸接受。據省眼庫副主任唐先玲介紹,從2004年以後,我省眼角膜捐獻者逐年增多,特別是最近幾年,平均每年角膜捐獻都在50例左右。9年裡,有300多名志願者實現了捐獻,讓600多人重獲光明。今年一月至今,眼角膜捐獻已達到42例,近90人受益,略多於去年同期。與全國其他開展眼角膜捐獻的城市相比,我省眼角膜捐獻工作處於比較領先的位置。
『在眼角膜捐獻者當中,既有剛出生不久的嬰兒,也有90多歲的老人。』唐先玲副主任說,雖然眼角膜捐獻者的年齡范圍很廣,但仍以40-70歲的中老年人群為主。不過從今年來看,二三十歲的年輕捐獻者明顯增多,目前已經有十幾例。『這些患者由於比較年輕,角膜質量好,因此移植後效果也非常好。』
雖然我省眼角膜捐獻逐年增多,但與龐大的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相比,仍是『杯水車薪』。據省眼庫劉平主任介紹,如今角膜移植技術比較成熟,成功率很高,但因角膜匱乏往往導致手術無法實施。目前,我省因眼角膜疾病致盲的患者達3萬餘人,而每年僅有百人左右能通過眼角膜移植重獲光明,現在省眼庫預約等待角膜移植的患者就有幾百人。
市民如何進行眼角膜捐獻呢?唐先玲說,捐獻者首先要和省眼庫聯系,可撥打電話0451-85553951進行預約,然後簽訂協議書。患者去世後,家屬應在6小時內與省眼庫聯系,以便工作人員第一時間摘取眼角膜。
捐獻小知識
●一對眼角膜最多只能使兩個人重見光明嗎?
視受體情況不同,一對眼角膜可以移植給3-4名患者。這是因為,眼角膜移植可分為穿透性角膜移植、角膜內皮移植以及角膜板層移植三種,移植不但可使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重獲光明,也可用作治療角膜白斑、角膜?等眼部疾病。
●角膜捐獻對年齡有無要求?
沒有,任何年齡的人都可以進行角膜捐獻。所有捐獻者的角膜都要經過仔細檢查,如果某些角膜被認定不適於用來移植,但仍可用來做醫學研究。
●捐獻角膜會不會影響捐獻者的外貌?
工作人員在摘取完捐獻者的眼球後,會為捐獻者第一時間安裝上義眼,不會對捐獻者的外貌造成影響。
●角膜捐獻可以指定對象嗎?
角膜捐獻不可指定對象,而角膜移植也必須由眼庫的專家,經過篩選,移植給最合適的受體。
●活人可以進行角膜捐獻嗎?
不能。按照國際慣例,角膜均在捐獻者去世後,從遺體剝離,再用於受體的移植。
●眼角膜可否用於多次移植?
與初次角膜移植相比,二次捐獻眼角膜無法用於完整的角膜移植,僅適用於板層角膜移植,即一些修補角膜?、角膜穿孔等需要及時救治的患者。由於每次角膜移植術後,角膜的內皮細胞數就會隨之下降,因此眼角膜進行三次或更多次移植意義就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