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2日訊 李淑珍,一位普通的鄉村女性,用溫暖的微笑、堅強的臂膀,守護著一個脆弱的生命和屢受重創的家庭,詮釋了“人間自有真情在”的真諦。1981年,22歲的李淑珍嫁到了北安市石泉鎮石泉村,相夫教子,伺候公婆。在她結婚的第7年,婆婆因病癱瘓,生活不能自理,李淑珍辭去了村婦女主任的工作,在病床前照顧了婆婆3年,直至去世。婆婆在彌留之際拉著她的手說:“如果有下輩子,還要你做我的兒媳。”1999年秋天,李淑珍的小姑子王立秋患上了類風濕性關節炎,由於家庭經濟條件不好,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她的丈夫棄她而去。李淑珍的公公上了年紀,看到自己女兒日漸憔悴,不堪打擊,不久離開了人世。從此,原本性格活潑開朗的王立秋變得沈默寡言,終日以淚洗面,幾次輕生都被李淑珍及時發現。李淑珍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她決定,接小姑子來自己家,讓她堅強地活下去。

圖為李淑珍正在為癱瘓多年的小姑子做按摩。
丈夫的遺棄、父親的去世讓王立秋失去了活著的希望,當李淑珍去接王立秋時,王立秋失聲痛哭,李淑珍也心疼地掉下眼淚,但她仍堅強地對王立秋說:“你哭吧,把苦都哭出來,別憋在心裡,人的生命就一次,你還年輕,再苦再難咱也得活著,有嫂子在你就別怕,你的手不好使我有手,你的腿不能走我背你,今後的路嫂子陪你一起走。”說完李淑珍緊緊地抱住了王立秋,這一抱就是十四年。
自此以後,李淑珍給小姑子洗衣、做飯、擦身子、剪指甲、洗頭、泡腳。每天按腿20次,翻身10次,捏腳30分鍾。天氣變化時,王立秋的關節疼痛更加劇烈,大小便時李淑珍就跪在炕上給她接。因為王立秋身體不活動,大便經常乾燥,她就把她的雙腿扛在肩上,用手指一點點往下摳。每次王立秋都含淚對她說:“嫂子,你是哪輩子欠我的,我幾輩子也報答不完你對我的恩情。”李淑珍總是笑著說:“可能上輩子你就這樣照顧我的吧”。
多年來,李淑珍從沒放棄過給小姑子治療,聽說哪裡有偏方,無論多遠都去給她求。2005年秋,聽說百餘裡外有位醫生能治這種病,她帶著小姑子趕去了,到了那裡醫生說要先付1500元錢,由於經濟條件不允許,情急之下李淑珍給醫生跪了下來。當了解情況後,醫生被她感動了,答應為王立秋治療,但沒有明顯的療效。這樣的經歷已經不知道有過多少次。2009年春,王立秋患上了肺感染,打了半個月針沒好,晚上病情加重,李淑珍背起她,走了好遠的路送到醫院。痊愈後,王立秋拉著她的手說:“嫂子,你放心,我再也不會有輕生的念頭了,我只有好好的活著,纔是對你最好的報答。”
李淑珍說:“我的小姑子現在就像我的女兒,我們誰也離不開誰,她已經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提起自己的嫂子,王立秋既感激又愧疚:“沒有嫂子我真活不到今天,我會把我的好嫂子永遠刻在我的心裡,把我的好嫂子永遠地寫在我的日記裡,我死後會把我的日記發表,讓所有人都知道,我有這樣的好嫂子。我身體上還能用的器官,都可以捐出去,一個人的肉體可以死去,但愛卻可以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