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4日訊 題:全省青年文明號“優環境、助發展”系列報道之八:省醫院總院口腔學科暢通醫診流程 讓患者不跑冤枉路
記者 呂博
“姑娘,我又來看牙了。”12日下午,在省醫院五樓口外科診室外,79歲的李崇佑拉住了牙科醫生王馨的手。李大娘已經在口腔科修四五顆牙了,每次都找王馨醫生。“這姑娘不僅看牙認真細致,還告訴我一些保護牙齒的注意事項”,李大娘表達著她的感激。
患者李崇佑拉住了牙科醫生王馨的手。東北網記者 呂博 攝
在黑龍江省醫院總院口腔學科,有許多像王馨一樣視病人如親人的醫護人員。多年來,這些衛生戰線上的白衣天使不斷提高服務技能、提昇職業道德素養,口腔科已經成為臨床、科研、教學全方位發展的省內同行業領軍科室。曾獲“省級青年文明號”、“省級文明標兵科室”、“省級巾幗文明崗”等榮譽稱號,目前是東三省唯一一家“德國蔡司根管顯微鏡培訓基地”。
口腔科年輕醫護人員居多,平均年齡34周歲,是一支朝氣蓬勃、具有凝聚力的青年隊伍。他們從醫療工作實際出發,以倡導職業文明為主題,以科學管理為手段,以崗位奉獻為特點,創造性地開展著“青年文明號”的創建工作。
以患者為中心營造“愛心大家庭”
“小寶寶,張開嘴,讓阿姨用小鏡子看看你的小牙上有沒有小蟲蟲啊,阿姨給你拿出來就回家好不好。” 12日,在口腔科VIP診室內,醫護人員正在幫一個17個月大的患兒往口腔內上藥。原本哭鬧的孩子在醫護人員的安撫下,安靜了許多,站在一旁患兒的媽媽和姥姥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VIP診室內醫保人員為小患者口腔上藥。東北網記者 呂博 攝
青年文明號負責人王馨告訴記者,口腔科診室老人孩子相對較多。一般小孩來診室經常會哭鬧不止,家長們威脅、恐嚇都沒用。科裡的年輕醫生“自創”了許多語言,“猜猜我手裡的小盒子裝的是香蕉味的還是草莓味的糖?”等,讓孩子們懷著好奇心聽從醫生的安排,診療過程變得輕松順利。有的孩子在臨走前還不忘加一句“阿姨這次我吃的是香蕉味的,下次我想嘗嘗草莓味的行嗎?”家長們滿意,孩子們愉快地接受治療,是口腔科常見的場景。
對於前來就診的老年人,醫護人員都熱情接待,並詢問老人的身體狀況。有時老人的腿腳不靈活,醫護人員也陪同老人去交款,以免老人反復上下樓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許多患者已經成為口腔科的“老朋友”,到醫院來看病開藥時都不忘來科裡轉轉。
口腔科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吸引著無數人的靠近。“一切為了健康,一切方便病人”是二十幾名醫護人員共同的服務理念。從細微入手,有效提昇醫療質量,省醫院口腔科已成為一支讓患者信賴,讓群眾滿意的放心科室。
口腔科醫生正在給患者診治。東北網記者 呂博 攝
“即刻會診制度”讓患者不跑冤枉路
為切實解決患者看病難的問題,口腔科建立了“即刻會診制度”,實現一號到底,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診療渠道。“我們專業分科較細,大多數患者的疾病都會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專業,”口腔科馬晟利主任介紹說,當首診醫生診查完一個患者後需要其他專業醫生會診時,患者不用再次掛號,首診醫生會親自或責成其他醫護人員帶領患者去找相關醫生會診,詳細交代診查結果,醫生與醫生之間的溝通,很快為病人做出最佳最科學的治療方案。“即刻會診讓患者少跑了冤枉路,節省了時間,受到了患者的好評和感激。”
省醫院總院口腔學科還成立了專家室及特診室,為高端病人及疑難病患提供了“綠色治療通道”,優化了就診流程。醫護人員用熱情周到的服務,為患者提供了優質溫馨的就醫環境,同時也提高了口腔科青年文明號集體的服務水平和專業技術能力。
成立愛心公益團隊 無私傳遞“正能量”
2008年,口腔科創建並成立了“口腔愛心公益團隊”。幾年來,年輕的醫護人員用行動踐行著志願者的宣言,走進田間地頭為農民診療、走進希望小學為學生們宣教、走進孤寡老人家為他們送去善款,很多城市鄉鎮都留下優秀青年文明號集體成員的身影。
口腔愛心團隊關愛慶安縣小學留守兒童活動現場。
今年六一前夕,口腔科的愛心團隊一行10人遠赴慶安縣一所小學,看望那裡的留守兒童。愛心團隊自籌資金,為學校捐助了兩套乒乓球桌、10餘副球拍和許多乒乓球,同時還為老師學生進行免費驗血型、測血糖、量血壓、口腔診療,一上午,愛心團隊共看病人500餘人。

口腔愛心團隊為偏遠貧困人群送上醫療技術。
省醫院口腔科這支充滿愛心的團隊,多年來,以醫療技術為中心,以服務患者為主體,從科學管理入手,通過優化就醫環境、暢通醫療流程、提供綠色“治療通道”等工作,提昇了團隊的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真正方便了患者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