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體育
搜 索
滑雪俱樂部能否成龍江冰雪產業鏈重要一環
2013-11-15 08:31:1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極限戶外俱樂部發燒友快樂滑雪。黃英 攝

  黃英 攝

  (圖片由雪峰滑雪俱樂部提供)

  乘坐纜車滑雪。

  黑龍江日報11月15日訊 滑雪,是一種具有挑戰性、探險性、高品位、新格調、健康型的戶外運動。滑雪者在尋求服務、尋求知音、尋求技術提高的過程中,也需要歸屬感和社會尊重感,由此,滑雪俱樂部應運而生。如何發揮滑雪俱樂部的作用和價值,使其成為具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滑雪產業鏈之一,是當務之急。

  自1998年12月5日我省舉辦首屆國際滑雪節,到2012年12月12日第15屆國際滑雪節成功舉辦,15年間我省S級滑雪場發展到30家,15年來我省接待滑雪旅游者人數居全國首位。滑雪俱樂部已達幾十家。這股不可小視的“白色旋風”,以其消費能力強,消費規模迅速擴大,近年來越來越彰顯出他們對冰雪產業的影響。

  1991年,哈爾濱企鵝滑雪俱樂部就有了雛形。直到1996年他們起草出了會員章程,足足50多頁厚的章程內容包括:俱樂部的目的、宗旨、規章制度、會員守則、入會退會手續等等。之後,在我省,規模較大的滑雪俱樂部相繼出現,雪峰、風雪行、新紀元、猛虎、新聞、極速、大慶等滑雪俱樂部成立。而此時,最先發展起來的企鵝和陽光滑雪俱樂部,已經發展到不僅有哈爾濱當地的滑雪發燒友,還吸收了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沈陽、大連、長春、吉林的滑雪發燒友,較大的滑雪俱樂部還有自己的網站,采取會員制加入,定期在雪季組織滑雪。

  然而,自我省舉辦首屆國際滑雪節到如今15年過去,在滑雪發燒友越來越龐大的隊伍形成的同時,滑雪俱樂部目前還沒有幾家能成功地走入商業運作的步驟。大部分滑雪俱樂部還都停留在以玩聚友,憑借個人魅力聚人氣的階段。


  成長為玩找伴→滑雪俱樂部

  〔滑雪俱樂部,以玩聚友起家,不滿足於只交些管理費的民間團體,他們需要公司化運營分擔風險。〕

  11月5日,記者來到位於淮河路上的風箏戶外用品店,這裡是一家名為黑龍江滑雪俱樂部的議事點。俱樂部的召集人跩姐正在籌備將要舉辦的“板會”——新雪季極限戶外俱樂部開板酒會。6年前跩姐曾經應聘做過一個俱樂部的領隊,後來成為滑雪發燒友,對滑雪這項運動的熱愛,使她自己萌生了成立一個以雪聚友的滑雪俱樂部。她熱情好客又願意幫助人,這樣的豪爽性格,讓跩姐的俱樂部裡聚集了越來越多的人氣。2012年的雪季,由他們組織滑雪活動的參加者達到了3300人次。

  談到俱樂部的組織形式,跩姐坦言,他們還不是固定的會員制,多年來就是以QQ群為陣地,以活動召集聚集人群。跟雪場方面,他們每個雪季同固定的幾家雪場談下來相對合適的價格,每次活動向參加者按雪場給出的價格收取費用。

  因為不是會員制,因此俱樂部的成員人數不好確定。加入俱樂部QQ群的有800多人,每次活動並不是都參加,並且,臨時參加某次活動的滑雪發燒友也不在少數。

  為什麼沒有采取相對固定的會員制管理模式?跩姐說,她近年來也在打聽這件事。要正式登記成立俱樂部,就要到民政部門交幾萬元錢成為一個社會團體,之後也沒有什麼管理,他們還是一樣地這樣辦活動,意義不大。倒不如注冊個有限責任公司,企業化的運作,可以把辦活動時的一些風險也分擔一下。

  當了多年滑雪俱樂部召集人的跩姐,很看好這個圈子。她說,能把精力投入到滑雪運動上來的,一般個人素質都較高,經濟實力也比較好,既然熱愛滑雪,他們在自願參加俱樂部活動時,都很自覺地接受管理,大都文明而具有責任感。


  現狀羞於談賺錢→經營還需市場化

  〔滑雪俱樂部目前活動都是各顯其能,自行聯系吃住行,如果能形成產業鏈,也是一個不錯的行當,會有不錯的收益〕

  雪峰俱樂部,以高手多、熱愛滑野雪的“雪瘋子”居多而在省城滑雪圈裡聞名。網名為“發燒”的蔣先生是這個俱樂部十幾個核心領導集體中的一員。“發燒”接受采訪時說,2009年雪峰俱樂部成立,他們也沒有實行會員制,而是以一個自有的網頁為陣地,成員們互相溝通和交流。注冊成員每年自願捐款100元維持網頁的運營,注冊會員達到幾百人。每次活動發出帖子,響應者滑雪時施行AA制,這麼多年來大家一直相處很好。

  說起俱樂部及成員的服務需求,“發燒”說,他們特別希望省內能開闢滑野雪的條件,亞布力、雪鄉等地有這樣的雪山條件,但因為沒有人力適當地打打灌木叢,所以這項活動開展的很艱難。

  企鵝滑雪俱樂部團長劉昆告訴記者,企鵝滑雪俱樂部為非營利性的民間組織,現有會員1379人,來自美國、加拿大、韓國及全國各地,其中黑龍江籍會員有1000人左右。新雪季他們已經計劃好組織俱樂部會員去國外滑雪2?3次,去加拿大惠斯勒和日本妙高、藏王滑雪,2014年1月還將去伊朗、日本、加拿大考察滑雪場,了解當地情況,便於將來俱樂部組織滑雪活動。俱樂部主要在省內的亞布力、帽兒山、烏吉密等滑雪場活動。

  據記者了解,滑野雪,出國滑,這些活動目前在我省都沒有專門的服務機構來做,滑雪俱樂部都是自己找成員各顯其能,聯系吃住行做出行計劃,如果能形成產業鏈,也是一個不錯的行當,會有不錯的收益。


  觀點滑雪服務→大有作為

  〔滑雪俱樂部不僅是一個為人們提供滑雪集體活動的群體組織,而是成為一種社會經營體系〕

  東北農業大學體育部的王大貴老師,曾經對我省的滑雪俱樂部做過調查。他在調查報告中提到,歐美的滑雪俱樂部屬於綜合性休閑式,多與某雪場直接相連,這些俱樂部除了開展滑雪運動外,還開設酒吧、商店和各種娛樂項目,盡最大可能來拓寬資金籌集渠道。收入來源:會員費,酒吧餐飲收入,舉辦比賽的收益,出售飲料食品運動服裝設備,及帶有俱樂部標志的商品收入,出租滑雪設備租金,廣告收入,各種社會渠道和會員關系獲得的商業贊助,俱樂部在其他領域的投資收益。由此可見,國外經營性滑雪俱樂部,已不僅是一個為人們提供滑雪集體活動的群體組織,而是成為一種社會經營體系。在瑞士、法國、德國、奧地利,管理滑雪俱樂部的法律都很健全,政府或某些體育社團機構,都有對滑雪俱樂部的各種規定,均有法可循。

  在他看來,滑雪俱樂部有如下幾個優勢:

  一、促進滑雪發燒友滑雪水平不斷提高,使滑雪客源市場向深度發展。

  滑雪俱樂部的滑雪人群,基本上是長期滑雪運動的穩定人群,是滑雪市場中的穩定客源。根據某滑雪俱樂部統計,一個滑雪發燒友在一個雪季參與滑雪達到25天以上。

  二、滑雪俱樂部促進相關產業鏈條的發展。

  大眾滑雪的興起、滑雪產業的發展,不但會對北方冬季旅游有加溫的功能,而且會拉動建築、交通、商業、服務業、旅游業等行業的發展,推動寒冷地區和山區的經濟發展。

  記者了解到,以哈爾濱市近年來興起的戶外用品店和雪具店來看,著名的阿多密、索羅門、費捨爾、沃克、金雞、海德等品牌,都在哈爾濱設立了代理專賣店。著名品牌的滑雪服裝、滑雪眼鏡大量進入市場。采訪中得知,滑雪俱樂部成員自配滑雪板的佔80%以上,有兩套雪具的佔30%,哈爾濱市滑雪板銷售數量每年以40%增長。這些不可忽視的數據昭示著,滑雪運動產生著巨大的利益鏈條。

  三、滑雪俱樂部推動滑雪場的發展。

  滑雪俱樂部的成員,都是較成熟的滑雪者,他們對於雪場的設施、管理、服務比較在意和挑剔,雪道的質量、坡度、長度;索道的種類、速度、舒適度;雪場的餐飲、住宿、娛樂服務配套設施;雪場周邊的環境、雪場交通、安全保障手段和設施等方面,都會影響到他們對雪場的綜合評價。

  一些骨乾和品牌滑雪場,每年雪季前、中、後,都會去征求滑雪俱樂部成員意見,對雪場進行改進。推動著中高級雪場在資源整合、資源配置方面,向優化方向發展。


  新聞鏈接

  近兩年,我國滑雪人數快速發展起來,時間區段為2000年至現在。此階段我國年滑雪人數快速增長,從2000年的75萬人次,增長到2009年的934萬人次,滑雪場數量從50個增長到360個。這個階段北美區域經歷了10年,而我國只用了四五年。目前,我國滑雪人群和滑雪場仍在快速上昇中。預測我國滑雪市場的快速發展期約為20年,未來10年,我國的滑雪者數量會不斷增加,滑雪場經過快速發展和競爭淘汰後,會向規模宏大、設施現代化、人性化的大型滑雪度假區發展。滑雪市場需求的上昇,將會拉動滑雪基礎產業的發展,伴隨著滑雪人數的增加,滑雪產品、服裝用品及附屬產品的需求也會相應增加。預計2015年我國滑雪人數可能達到2000萬人次,2020年接近4000萬人次。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為本報資料片

  建議總體上處於自行生長階段,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市場潛力尚待進一步開發。俱樂部提供的服務還很基礎,缺乏合理的組織制度。俱樂部穩定性不高,宣傳力度不夠,經營方式單一。

  建議,建立合理的組織制度,加強技術傳授能力和深度開發能力,加強俱樂部的內在吸引力。多方融資,采取多元化經營方式。政府在此看到滑雪俱樂部的積極作用,在政策上給予扶持和鼓勵,讓俱樂部成為龍江冰雪產業發展的重要一環。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