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站已經有111歲高齡 樞紐位置轉移遞出"接力棒"(圖)
2013-11-20 09:21:46 來源:大慶網  作者:姜龍 李春建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如今的大慶站。

  東北網11月20日訊 大慶西站已於今日正式通車,樞紐位置發生了轉移,它成功地從大慶站的手裡接下了“接力棒”。

  一座火車站繁華一座城

  1902年建站,票房子僅有24.96平方米,遠不及臨近的喇嘛甸火車站1960年,由於石油的發現,薩爾圖站(今大慶站)迎來空前繁忙期1985年,大慶站年貨運量380萬噸,晉昇為一等大站2000年,大慶站日均發客量達8000人,客票年收入9502萬元

  大慶站已經有111歲高齡。站在一個歷史節點,歷經百年滄桑的大慶站未來會走向何方?這一問題,也引來市民種種猜測。“無論未來變成什麼樣子,作為鐵路人,首先要做好當前自己的事,只要旅客需要,我們就會繼續奮斗。”劉志剛說。

  盡管大慶西站已於今日正式通車,樞紐位置發生了轉移,它成功地從大慶站的手裡接下了“接力棒”,但鐵路人對於大慶站根深蒂固的感情,卻沒有變,他們已經與鐵路緊緊綁在了一起。

  百年老站——大慶站,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繁華褪去,它今後的發展版圖又將如何繪制?

  大慶第一座火車站——薩爾圖站。

  發展:末等站變一等站,用了83年

  “1984年以後的事我了解,以前的事,咱就得看站志了。”11月18日,大慶站黨總支書記劉志剛對記者說。劉志剛今年51歲,1984年從部隊復員後,進入大慶火車站工作,一呆就是30年,已經是“老鐵路”了。

  劉志剛告訴記者,火車站等級制定的主要指標是客運量和貨運量。他參加工作的第二年,大慶火車站就從二等站變為了一等站。翻開大慶站歷史,我們發現,這個一等站得來實屬不易,那是經歷了83載的歷史變遷和歷代鐵路人的無私奉獻。

  大慶站,原名薩爾圖站,1902年建站。火車站的票房子僅有24.96平方米,裡面沒有電燈,夜裡點油燈照明。站內僅有三股道,上下旅客的站臺長度不足一百米,沒有儲備貨物的倉庫和水塔,全站駐守14名鐵路員工,遠不及臨近的喇嘛甸火車站在線路上有地位。盡管薩爾圖站很小,但在我國鐵路西部線33個車站當中,卻是最早的“元老”之一。自1903年投入運營開始,整整50年的光陰,薩爾圖火車站經歷了清末、民國、滿洲國和新中國四個重要歷史階段。1952年,薩爾圖站由五等站昇為四等站。

  1960年,由於發現了舉世震驚的大慶油田,薩爾圖站迎來了空前的繁忙期。從這年3月,大批的石油設備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到沒有卸貨專用線的薩爾圖站,貨物堆積如山,客運列車每天以千計的數量送來石油會站大軍,四等小站薩爾圖站驟然超過了二等大站的吞吐量。

  冰雪消融之後,薩爾圖火車站立即擴建,一年內猛增10條鐵路線,並加寬了客運站臺。小票房子也擴建到958平方米。雖然仍是一層磚混寬房檐的平房,但客貨運營功能一應俱全。由此,薩爾圖站一躍成為與相鄰的安達站有著同等規模的二等大站。

  1977年,鐵道部正式批准薩爾圖站更名為“大慶站”。1983年,建成了現在這樣二層樓的火車站候車室,新站臺和全封閉的旅客通行天橋也同時竣工。

  1985年大慶站晉昇為一等大站。

  上世紀90年代的大慶站。

  輝煌:客票年收入近億元

  “薩爾圖的繁華與大慶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劉志剛說,用一句話即可概括:“鐵路運進一個大慶,鐵路運出一個油田”。1985年,大慶站昇格為一等站後,主要承擔的任務仍是油田建設物資的內運和石油外運,因為當時大慶還不具備煉油的條件,最高峰時年貨運量可達380萬噸。

  回憶往事,劉志剛告訴記者,當時已經有一趟發往北京的車次,就是現在的K40。“那個時候,車速慢,去趟北京需要一天一宿,但即便那樣,K40也非常火,有時買票還需要‘走後門’”。

  進入90年代後,大慶站直通車又增加了去大連和西安的車次。再之後,大慶站又開通了去北京的另一個車次——T48。“第一次接T48時,特別興奮。”劉志剛說。

  隨著新車次的開通,大慶火車站周邊環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四層的大慶百貨大樓、八層的招待所等建築相繼拔地而起,公共汽車總站也從中七路遷到站前的廣場上,以大慶站為中心的交通樞紐和商業區開始繁榮。大慶站的四周立即成為商賈雲集的風水寶地,至今還是大慶市首屈一指的鬧市區。

  從1986年至2000年,14年間大慶站日均發送旅客從最初的幾十人猛增至8000人,客票年收入從844萬元增至9502萬元。

  繁華:多家高等學校入駐,最多時停靠60趟車次

  2000年後,大慶市陸續有高等院校進駐,與此同時,大慶站的另一個輝煌期也來了。

  時任客運書記的朱文豹回憶說,高校來了之後,大慶站的客運量猛增,一到節假日,學生流和探親流就相互交匯,鐵路運輸一片熱鬧景象,最多時一天會有60趟車次停靠大慶站,一個售票員一天最多賣1000多張票。

  朱文豹記得,2008年、2009年曾達到發送旅客最高峰,日均可達到1.1萬人。那個時候,運行密度大、間隔短,站臺工作人員十分辛苦。“尤其是春運期間,站臺3個班60餘人,根本不夠用,從早8時到晚8時,12個小時內只有零時30分至早4時30分期間能休息一會兒。”

  客運量一多,就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朱文豹說,一次一名旅客酒喝多了,買到無座票後大發雷霆,罵的話讓售票員小姑娘臉上直發燒。“類似的事,在火車站經常發生,為了旅客乘車安全,只有一種辦法——耐心勸解。”

  未來:百年老站將奔向何方,至今尚無定論

  采訪中,周邊大部分商戶猜測說,大慶站地處中心區,應該會一直保留客運功能。

  也有人說,等大慶東站建成後,大慶站的客流又會分出一部分,到那時,大慶站又該萎縮了。

  有人說,大慶站的等級會降,因為客運量是等級劃分主要指標。

  有人說,大慶站等級不會變,因為它對大慶做出了巨大貢獻。

  眾說紛紜,尚無定論。但不管這樣一座百年老站會如何變遷,它在大慶人心裡,都會是一個無法磨滅的印跡。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