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日報11月20日訊 持續多日、50年難遇的暴雪給哈爾濱市民生活、出行帶來了巨大的實際困難。然而,50年一遇的大雪又激發了冰城人的藝術創作激情。自16日起,市民、企業清理積雪的同時進行藝術創作,在居民區裡、街路上,塑造了無數個雪人。到18日,冰城雪人數量質量“大爆發”。社會學者呼吁,哈爾濱應挖掘冰雪文化的深刻內涵,留住草根文化回歸的氣象。
記者在哈爾濱華山路上看到,街路兩側商家塑造了十幾個形態各異的雪人。在哈爾濱市南崗區人和街上三八飯店門口,店家清理完門前積雪也即興塑造了一個雪人,“就用手頭的東西打扮雪人:瓶蓋當眼睛、尖椒當鼻子、彩色塑料袋當圍巾、塑料桶當帽子。”店裡的工作人員興奮地說。
紅博會展中心18日下午召集顧客、商家在商場門前的廣場上堆雪人,僅一個下午就堆了上百個雪人。紅博會展中心企劃部負責人說:“我們的目的是,一方面為環衛工人減輕清雪壓力,一方面為市民搭建自娛自樂的平臺。一舉兩得。”19日下午,堆雪人活動還在繼續,市民踴躍程度令該企業驚喜。
一場大雪讓孩子們無比興奮。18、19日中小學因暴雪停課,18日,在哈爾濱市第十七中學家長QQ群裡,家長提議讓孩子們結伴就近堆雪人,分為古梨園、兒童公園、泰山小區三個地點。堆雪人、打雪仗,小伙伴們感受到了雪的樂趣。“孩子們呵著凍得通紅,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個一齊來塑雪羅漢……孩子們用龍眼核給他做眼珠,又從誰的母親的脂粉奩中偷得胭脂來涂在嘴脣上……”在兒童公園集結地,一位家長為孩子誦讀魯迅先生《雪》的片段。
滿城雪人的得來,一方面由於雪大、雪黏、雪白,另一方面由於廣泛使用的微信、微博等新型社交工具,推動人們即興創作,滿足了“曬”的心理需要。近兩日,記者在哈爾濱諸多網站都看到了網民上傳的雪人圖片,網民對“萌雪人”、“酷雪人”進行評比;在微信朋友圈裡,上傳、轉發雪人圖片也成為熱門。
黑龍江大學教授、社會學者曲文勇認為,冰雪是我省的文化資源,做大做好冰雪文化不僅僅是政府的工作,更是根植於民俗、根植於群眾的全社會的任務。要利用好大自然賜予我們的冰雪,在由來已久的群眾文化基礎上,營造活潑輕松的、全民參與的冰雪文化氛圍,讓冰雪真正融入群眾生活。
凍土帶居民依資源而創造,以資源為樂,點“雪”成金,創造出冬天的風景和藝術。從這個冬天開始,讓我們因雪而樂,因雪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