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1日訊 七臺河市新興區檢察院現有民行檢察乾警3人,近年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創新社會管理和促進社會和諧為目標,加強法律監督,堅持“服務大局、檢力下沈”的工作宗旨,結合工作實際,采取三項創新舉措促進民行檢察工作有效開展。
一、創新執法理念,全面提昇民行檢察工作的定位
該院黨組切實轉變理念,審時度勢、積極應對,堅持統籌推進民行檢察工作,主管領導親自抓計劃、抓業務、抓協調,推動民行檢察工作與時俱進。堅持理性思維,保證院民行檢察工作“不錯位”、“不移位”、“不越位”。
一是注重民行檢察隊伍素質建設,努力提高民行乾警執法辦案能力。按照修改後民訴法實施要求,紮實做好工作銜接,積極構建“學、練、賽”相結合的崗位練兵工作機制,通過持續開展多種形式的崗位練兵和業務競賽活動,著力提昇民行檢察人員適用法律、審查證據、文書說理、再審出庭以及做好群眾工作、化解社會矛盾等方面的能力,不斷提昇民行檢察人員的專業素質。2012年在七臺河市檢察機關民行業務知識競賽上,新興區院獲得團體第一、個人第一、第二的好成績。
二是多渠道為民行檢察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積極向黨委、人大匯報民行檢察工作,主動爭取黨委領導和人大監督支持,並在其關心幫助下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主動加強與法院協調聯系,及時就民事行政案件監督工作進行溝通,形成統一意見,推動法檢兩家建立健全具有較強操作性的規定制度,進一步規范個案監督,增強法律監督效果。充分運用各種宣傳載體,大力宣傳民事行政檢察職能和監督成效,擴大民事行政檢察工作的社會認知度和影響力,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理解關心和支持。
二、創新監督形式,全面加大民行檢察工作的力度
堅持以執法辦案為中心,認真履行民行監督職責,全面加強對民事行政訴訟法律監督工作,切實維護司法公正和權威,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一是全面強化民事行政審判監督。2010年以來,院民行部門始終把辦理民事行政申訴案件作為強化民事檢察監督的主要途徑,進一步暢通申訴渠道,加強職能宣傳,加強與轄區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鄉鎮司法所等單位的聯系,充分發揮民生熱線、派出檢察室等新平臺的作用,落實便民措施,方便群眾訴訟,進一步健全相關程序和工作制度,切實做到有訴必理、有案必辦、及時答復。共受理各類民事申訴案件60餘件,其中向七臺河市院提請抗訴案件11件,經七臺河市人民檢察院向七臺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均已裁定再審和改判。再審改判率為100%。
二是靈活利用各類檢察建議,努力提高司法效率。2010年以來,院民行部門充分利用再審檢察建議的直接性、及時性、訴訟成本低的特點,全面開展了利用再審檢察建議啟動再審程序工作,向區法院發出再審檢察建議29件,均得到了法院采納裁定再審,從而極大地減少了監督環節和時間,及時有效地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三是積極開展國有資產遭受損害的督促起訴工作。針對轄區國有通信、電信設備、器材屢遭犯罪分子盜竊、破壞情況,院民行科與院偵查監督科、公訴科通力合作,積極發現線索,由院民行科及時向發案單位發出督促起訴檢察建議,由院偵查監督科和公訴科快捕快訴。2010年以來,向中國網通七臺河分公司、中國鐵通七臺河分公司、龍煤七臺河分公司新建煤礦等單位發出督促起訴檢察建議9件,上述單位在接到該院發出的督促起訴檢察建議後,及時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經新興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後,均做出了相應判決,及時有效地打擊了犯罪分子,同時也為國家挽回了經濟損失10餘萬元。
三、創新服務措施,全面樹立民行檢察工作的形象
多年來,院民行部門圍繞“服務、創新、發展”的工作思路和“服務第一,注重效果”的工作原則,在轄區內積極開展送法進企和送法進基層活動。其中在企業、社區、學校、司法所等多處設立了責任感強法律質素高的民行檢察聯絡員30餘名,並在轄區紅旗鎮設立了專門的檢察聯絡室,室內設有民行檢察宣傳欄及詳細的民行檢察工作制度,聯絡室成立以來,制作並發放了便民聯系卡500餘張,發放民行業務宣傳單1000餘份,使來訪者了解民行,認識民行,有困難找民行,成功地化解了多起民事糾紛,收到了良好額的社會效果。例如,村民王某遺贈撫養協議糾紛案,民行工作人員充分利用紅旗鎮民行檢察聯絡室平臺,將老人全部子女召集到一起,從情與法兩方面進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講解和說服教育,最後老人的子女之間終於化解了矛盾,達成了相互諒解,找回了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