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感動龍江候選人蘇玉雙:19歲背著癱瘓母親上大學
2013-11-26 09:06:41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6日訊(記者 王蕊)17歲,父親病逝,原本精神不好的母親遭受嚴重打擊;18歲,她讀高二,為了給母親治病,賣掉了家裡唯一值錢的房子;19歲,外婆離世,母親從此變得神志不清,雙腿癱瘓;同年,她收到了黑龍江工程學院錄取通知書。

  為了每天能夠照顧母親,蘇玉雙用仍顯稚嫩的雙肩“背”起了癱瘓的母親,從家鄉來到大學。她常說,“只有母親在,我纔有個家;只要母親在,無論多累,我都會背著她走下去……”

  一個總是在奔跑的女孩

  在黑龍江工程學院的校園裡,總有一個梳著馬尾、行色匆匆的女孩經過同學身邊,她就是來自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克爾臺鄉的女孩蘇玉雙。

看到母親病情好轉,蘇玉雙很開心。

  蘇玉雙剛剛完成她“時間表”上的一項任務,正趕赴下一目的地。

  “大雙總是小跑著與我擦肩而過,每天她的午飯時間只有3分鍾。”室友劉思琦說。

  蘇玉雙看著要比室友們大,大家都叫她“大雙”,她的忙碌大家看在眼裡。“每天11時30分,提前10分鍾從教室溜出去,用3分鍾穿過校園去飯館打工。每天只有晚上纔能在宿捨看到她。”

  蘇玉雙打工的小飯館就在校園附近家屬樓的一角,每天12時,她准時開工。小飯館裡,她是唯一的服務員,洗涮、上菜、送外賣……活兒乾得麻利、穩當。

  盡管這份工很苦,可蘇玉雙總是憨憨地笑著,而她密密麻麻的“時間表”卻無法讓人輕松起來:13時25分,午飯;13時28分,奔往母親寄居的老年公寓;15時,趕回課堂;17時至20時30分,小飯館繼續打工,每個月有800元工資;21時,回宿捨看書;23時睡覺;次日凌晨5時起床……

  “為了照顧媽媽上廁所,大雙每天10點都得兩頭跑,回去照顧完媽媽後再跑回來上課。”劉思琦說道。就這樣,上了發條的蘇玉雙“時間表”總是滿滿的。

  專業課程越來越難,壓力越來越大。室友吳潔十分擔心大雙,“我們都快忙得受不了了,更何況蘇玉雙……”“看到招聘廣告,哪裡需要人、工資高,她就奔向哪裡。每天晚上她都回來得很晚,雙腳又濕又腫,累得爬不上床鋪,經常是沒蓋上被子就睡著了……”吳潔心疼地說。


 

  “只有媽媽在,我纔有家”

  “在我印象中,蘇玉雙是個開朗的女孩兒。直到去年11月份,她母親病重的時候,我纔知道這孩子心裡壓著這麼重的事兒。”輔導員李佳俐說。

  蘇玉雙的老家在杜蒙縣克爾臺鄉。父親患有嚴重肺病,從7歲起她邊上學邊乾農活。17歲,父親去世;19歲,外婆突然離世,母親從此變得神志不清,雙腿癱瘓。為了給母親治病,高二那年蘇玉雙以2000塊錢的價格賣掉了家裡唯一的房子。

蘇玉雙(右二)與寢室同學在一起。東北網記者 王蕊 攝

  2012年夏,母親的病情有了好轉。也就在此時,蘇玉雙接到了錄取通知書。可入學的新鮮勁沒過多久,母親身體就出了狀況,再次被送進精神病院。兩個月後,母親一度病危。

  “我連夜趕回家,在精神病院看到了母親。她已經瘦成皮包骨,只剩下一口氣了……”說到這兒,蘇玉雙眼淚奪眶而出。為了照顧母親,她請假一個月。這期間,她不斷告訴自己,她是母親唯一的依靠,堅強是唯一能夠讓自己橕過去的源泉。

  “我下定決心,無論多難,我必須把媽媽帶在身邊。我活著,就是為了讓媽媽能活著……只有她活著,我纔有家……”一個月後,蘇玉雙把母親接到了哈爾濱,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她的母親住進了現在這間小公寓。

  “母親剛來的時候,大雙累壞了,可是她從來不抱怨,也不流淚。”室友尤可欣說。

  翻身、洗床單、抱起母親如廁,把食物嚼軟喂給母親,每天堅持給母親按摩20分鍾…如此單調的動作,蘇玉雙已重復了兩年。在養老公寓的時間裡,她幾乎從來沒有時間坐下休息一會。

  蘇玉雙欣慰地說,母親最近狀態很好,只要每天她打開門把頭探進房間,母親就會露出笑容。

  “有你在我身邊就行……”母親偶然間迸出的話令蘇玉雙開心不已,眼淚在眼眶上打轉。看著彼此幸福的臉龐,母女倆笑開了。

  如今的蘇玉雙變得開朗了,也踏實了。在帶著媽媽上學的這段日子,她心無雜念,盡孝道回饋媽媽的撫育,盡心力完成學業。雖然疲累,只要媽媽在,大雙的肩膀總是有力的……

  “在我教過的學生當中,蘇玉雙無疑是特別的。經歷過這麼多的艱辛,他的父母可能沒有機會告訴她什麼是孝道,而她卻默默地做著,沒有抱怨;在逆境中,沒有人在幫過她之後要得到回饋,可她卻惺惺念念地懷著感恩的心,為回報大家努力地做著自己現在能做的事——好好學習、照顧媽媽。”蘇玉雙的英語老師吳迪說。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