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國商標注冊法,“三八”一詞無法注冊商標,因而“三八飯店”無法形成連鎖經營
黑龍江日報11月26日訊 哈爾濱三八飯店的歷史可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最開始的地址是道外區南三道街64號,這個地址所在地原是一家叫“新記獨一處”的小飯店,經營?炒菜,規模很小,只有5個小單間、8張方桌。1956年公私合營後叫德發園飯店,後來因為全都是女職工,故更名為三八飯店。當時三八飯店發明了自動餃子機,1959年12月,周恩來總理來到三八飯店視察,特別贊賞了餃子機,自此哈爾濱的三八飯店名震全國。
當年的三八飯店令人稱奇:機器包餃子,切菜、洗碗、送菜都是機械化。很多人就是衝著這些新鮮物到三八飯店就餐,三八飯店因此被譽為“全國最早的一家全自動化飯店”。為了配合三八飯店的技術革新,哈爾濱飲食機械廠誕生,該廠搞什麼研究都到三八飯店來實驗。那時三八飯店先後接待了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個參觀團,被譽為“躍進之花”。
隨著時間的推移,三八飯店日漸衰退,1995年餐飲全部停業,萎縮成一個經營冷飲的小店。2006年徹底倒閉。從1958年正式命名三八飯店算起,擁有48年歷史的三八飯店正式退出江湖。
40家三八飯店各自為戰
三八飯店在2006年10月正式停業。6年後,在哈爾濱的大街小巷突然出現了許多掛著三八飯店牌匾的飯店,到了今年,哈爾濱市區內的三八飯店居然達到了40家。他們與三八飯店究竟有什麼關系呢?
哈爾濱市學府三道街附近的一家三八飯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飯店大多是個人經營,用這個牌子是為了招攬客人。誰不知道三八飯店的名聲啊,來嘗鮮、來懷舊的顧客真不少。”
記者從原三八飯店的老職工金喜輝處得知,只有原來道外區的三八飯店纔是正宗的,其他的三八飯店,並非三八飯店的分店,跟原來的三八飯店沒有任何關系。金師傅稱:“現在的三八飯店有四十家了,但是只有幾家的經營者是原來的老員工,下崗後重新組建的。”
征儀路上的一家三八飯店經理胡先生說,開店之前他們做了很多准備,取得了工商執照、衛生許可等相關證件。“我家的三八飯店工商執照上寫的是北方老店三八飯店,三八飯店是注冊不了的。”胡經理說,由於三八這個詞跟國際婦女節相關,飯店又是一個通用詞,所以“三八飯店”按照我國商標注冊法根本不能注冊商標。不能注冊商標,就不能形成連鎖制或加盟制。所以目前哈爾濱三八飯店雖然多,但無法形成連鎖經營。
有“老字號”之名無“老味道”之實
過去的三八飯店以主食為主,當然也有燒大腸、櫻桃肉、澆汁魚、酥白肉、鍋包肉、獅子頭、魚香肉絲、酸辣湯等招牌菜品,在魯菜和川菜領域很有名氣。可如今這40家三八飯店卻沒幾家能看出老三八飯店的影子,似乎讓人覺得有點亂,給人的最直觀感覺就是,各家風格不一、味道不一、管理不一、服務不一。但是幾乎家家都稱自己是最正宗老三八飯店的傳承者。越是這樣,越讓消費者摸不著頭腦。
記者通過大量走訪了解到,目前這些三八飯店的主灶按照餐飲界的輩分來講,只能是當初老三八飯店廚師的徒孫或更低的輩分。他們對老三八飯店的文化、味道及品牌的傳承到底能把握到什麼火候,人們不能馬上做出論斷,有待廣大消費者的進一步檢驗。金師傅稱:“頂多一兩年,這數十家三八飯店至少要關門一半。”
復興要厚積薄發不要投機取巧
“‘老字號’並不是那麼好傍的”,黑龍江省飯店協會副秘書長唐玉明說,“傍”老店在哈市餐飲業是一種風潮,但真正能抓住“老味道”的飯店還不多,大家都是在嘗試、改良,最後堅守住並重拾老味道,還要靠企業文化的發掘、老菜的傳承。
老品牌承載的不僅僅是經濟價值,更多的是人文價值。而一味地追求其經濟價值,忽視了其人文價值,只能讓這種老品牌失去原有的風格和特色,也就失去了老品牌的意義。唐玉明認為,三八飯店之所以能夠遍地開花,說明它具有品牌價值,也說明市場需要懷舊的情結,其前景是好的。哈爾濱早期與三八飯店齊名的老鼎豐、華梅西餐廳等,都走出了自己的新路,他們的品牌價值得到了繼承和發揚,也給企業帶來了不小的效益。不過,像三八飯店這樣的老品牌哈爾濱有很多,但真正做強做大的卻很少。從文化價值方面考量,只有企業真正地挖掘三八飯店的文化內涵,著重三八飯店的品牌傳承和保護,纔能真正重拾三八飯店的昔日輝煌。
上了年紀的哈爾濱人一提起三八飯店,都要咂摸咂摸嘴,回味短缺經濟年代難得的齒頰留香的感覺。從哈爾濱研制的第一臺餃子機到周恩來總理到此視察,當年的三八飯店真是名噪一時,若能在三八飯店吃上一頓,真是一種享受。
在三八飯店退出歷史舞臺多年之後,一些三八飯店在哈爾濱遍地開花,多達40家,但這些飯店由於無法注冊、管理混亂,不僅難現當年的輝煌,也使這個老字號變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