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哈爾濱獲證史上最早馴化牛類地區之一 透視化石發現痕跡
2013-11-27 07:47:30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李天嬌 王鐵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7日訊 近日,黑龍江省博物館、雲南師范大學、英國約克大學等國際合作團隊歷時6年研究,共同在國際權威雜志《自然—通訊》上發表論文,首次以多學科的科學證據提出:中國東北哈爾濱是人類最早馴化原始牛類動物的地區之一。這一重大發現,源於在哈爾濱出土的距今10660年前的牛牙化石,改寫了學術界普遍認為中東地區是全球牛類動物馴化最早起源地的傳統觀點。

  昨日,記者電話連線采訪了該研究團隊負責人雲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張虎纔和省博物館研究員楊秀娟。

  “透視”牛牙化石發現馴化痕跡

  化石的發現和研究,其實是個“意外收獲”。昨日,在野外收集古化石的楊秀娟告訴記者,在2007年,她和張虎纔教授等人在做猛?象、披毛犀動物與環境變化的研究時,一次去野外考察,他們在哈爾濱太平鎮附近發現了這枚長約50厘米的牛類下頜骨化石。當時見牛的牙床有不正常的磨損面,左右兩側各有2顆呈對稱、損傷明顯的牙齒,起初懷疑牙齒本身有問題,或可能長期受外力所致,這引起了大家的極大興趣。

  經對牙齒磨損形態測量以及X光透視,發現牛的牙根完好,神經也沒有損傷。專家分析原因,認為其具有確鑿的人類馴化痕跡,“壞牙”被長期類似“馬嚼子”之類的東西勒傷,可能是人類長期飼養與管理的結果。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省博物館與雲南師范大學、北京大學、丹麥哥本哈根國家歷史博物館等開展合作,立項研究該化石。

  馴化牛類歷史提前100多年

  研究團隊為了找出牛牙化石的真正“來頭”,分別采用年代學和DNA測序等多指標、多學科進行綜合分析。先對原始牛下頜骨標本進行系統碳測年代分析,確定標本已有10660年的歷史,而此前普遍認為的最早是在10500年前中東地區出現馴化的無肩峰普通牛,8500年前南亞地區出現馴化的有肩峰瘤牛,這一發現將人類馴化牛類動物的歷史提前了100多年。

  通過與英國約克大學生物系合作,完成了對下頜骨中古DNA的完整測序,結果顯示:該原始家牛不屬於在中東與南亞被馴化的牛類支系,它是原始牛與現代家牛的過渡種。

  馴化牛類是人類文明重大成就

  張虎纔說,動物馴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性事件,馴化牛類從事農耕生產是人類歷史上的重大成就,因此原始家牛在何時何地被馴化,一直是科學家十分感興趣的研究課題。

  張虎纔解釋,1萬多年前哈爾濱土地上的古人類,第一次開始對牛類進行馴化,這一事件對後期東北地區從馴化的牛身上獲取肉食、從事農業生產以及社會文明發展,都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專家指出,這項研究成果首次證明了中國是世界上重要的動物馴化擴散中心,改寫了學術界普遍認為中東地區是全球牛類馴化最早起源地的傳統觀點,填補了我國東北作為原始家牛馴化地的空白。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