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11月27日訊 今年的一場大洪水,嚴重影響了糧食產量。部分縣區的許多農田地塊絕產。富裕縣紹文鄉也是受災較重鄉鎮之一,除了2.9萬畝水田之外,其他農作物全部受災。秋收過後,這些水田不僅沒有受到洪水的侵害,反而還豐收了,產量驚人。“我們鄉的玉米幾乎全部絕產了,而水稻畝產還超1000斤,畝效益500多元呢,旱田比不了呀”紹文鄉農技人員對記者說。
地勢原因,紹文鄉連年遭受澇災。面對今年旱田受災、水田豐收的效益反差,紹文鄉黨委、政府因勢利導,加快水田開發。紹文鄉圍繞北引水源優勢,以渠系完善為重點,擴大老水田周邊水稻面積,並且以澇窪地、河套地等為重點進行水田開發,今年可新增水田4萬畝。
放眼全縣更是把發展水田生產作為抗旱除澇、糧食增產的重要舉措,大打水田生產攻堅戰。在原有50萬畝水田的基礎上,規劃3至5年新增水田50萬畝,總面積達到100萬畝。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解決渠道工程問題,富裕縣以實施項目為重點,依托富南灌區水利配套工程和土地整理項目,加快渠系工程建設,為水田開發創造有利條件。目前,紹文鄉按照水務局的規劃設計,已完成6條骨乾排灌水渠、長40.7公裡的清淤工程。同時,組織上報了農業開發項目,實施地點在紹文鄉,加快渠系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有設施,大規模、成片的土地可以更好開發水田。積極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組織各村與農戶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利用大型機械高標准做好水田整地,達到待旋待耕狀態。由合作社和種植大戶開發水田,避免一家一戶式種植。同時,由鄉村引入具有水稻種植先進技術的企業、集團承包開發,提高了水稻種植水平。
開發水田後,為了進行更加科學的田間管理,提前開展培訓。利用現場參觀、科普之冬等途徑開展水稻生產技術培訓,擴大培訓范圍,提高技術水平。同時,完善利益分配機制,農戶將土地承包給開發主體,由開發主體完善基礎設施,逐漸過渡到農民帶地入股到合作社,實行利益二次分配。
富裕縣積極動員,搶前抓早,先期投入,加快水田開發、水利設施完善腳步。今年年末前可完成新增10萬畝水田的整地、配套設施、開發主體的落實等基礎工作,為明年農業生產順利進行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