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1月27日訊 11月中旬我省環境監測最新數據表明,供暖期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比非供暖期平均昇高65%,燃煤污染被列為除極端氣象條件外的大氣污染主因。其中,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等城市呈現出復合型大氣污染趨勢,煤煙和汽車尾氣被列為主要誘因。這是記者26日從省環保廳獲悉的。
據省環保廳相關人員介紹,我省將采取邊普查、邊治理的方式治理大氣污染。其中,省環境監測站分兩個階段對全省的大氣情況進行普查:第1階段從11月到明年1月底,對哈爾濱、大慶、佳木斯三個城市開展冬季PM10、PM2.5源解析工作;第2階段為2014年2月到2015年1月底,在總結前一階段經驗基礎上,繼續開展我省13個市(地)全年4個季度的PM10、PM2.5源解析工作,確定各城市污染源的貢獻值、貢獻率,並確定城市首要污染源,最終形成全年顆粒物源解析報告。
對此,專家分析表示,我省燃煤污染主要來自燃煤電廠、供熱鍋爐以及城市中分布的小煙囪等。目前,我省城市建成區集中供熱普及率僅佔64%左右,處在較低水平。加大熱電聯供力度,加快淘汰分散燃煤鍋爐已迫在眉睫。
據悉,我省目前已著手通過加大熱電聯供、管網並網改造、推進大型集中供熱企業接收分散小鍋爐、拔除小煙囪等措施治理大氣污染,爭取集中供熱普及率到2015年達到70%以上。此外,針對電力、焦化等重點行業企業的治理行動正在展開,同時加快落後產能淘汰步伐。
另外,對於我省哈爾濱、齊齊哈爾、七臺河、鶴崗等4個霧霾天氣較重的城市,省政府將投資2億元專項治理資金,結合其他治理專項工作,力爭到2017年基本消除我省的重污染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