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4日訊 冬季的早市,一派熱鬧景象。賣水果的、賣蔬菜的,是早市主力。
西城富強新城也有個早市,規模不小,每天來買東西的人很多。但這個早市,有“毛病”。一些商販的秤杆不准,買回家的蔬菜、水果總是差秤。來這個早市的人,有很多遇到過這種情況。
回家一上秤,就發現早市上賣的蔬果缺斤少兩。
5斤苹果差6兩
王女士,家住富強新城。早市,就在她家附近。
昨天早晨,6點多她就起床,到早市買了些黃瓜和苹果。
7點多,王女士回了家。
休息了一會兒,王女士把秤拿了出來,看看自己買的蔬菜和水果夠不夠秤。
在早市上,她買了5斤苹果。這一稱發現,苹果的重量變成了4斤4兩,少了6兩。
王女士趕緊把黃瓜也放到秤上。讓她“欣慰”的是,黃瓜勉強夠秤。
王女士說,由於長期在早市買菜,她知道一些商販願意在秤上做手腳。買菜時,她總是再三強調要夠秤。沒想到,買回的苹果還是不夠秤。
15斤橘子少了近2斤
王女士說,那早市離家比較近,買菜和水果都比較方便。附近的居民,也都喜歡到早市上去買東西。
可是,在早市上,很多商販的秤不准,買菜和水果經常缺斤少兩。
買的時候,看著秤是高高的。到家後,重量就少了。
王女士說:“有一次,我去早市買橘子,尋思全家人都喜歡吃,就想一次多買點。在一家水果攤前,賣橘子的人看上去挺憨厚的,還幫著我挑橘子,我一共買了15斤。稱重的時候,我對賣橘子的說,要是不夠秤可不行。他拍胸脯保證一定夠秤。結果到家放秤上一看,少了近2斤。”
容忍助長了缺斤少兩
富強新城的很多居民反映這個早市上許多商販賣東西缺斤少兩,但幾乎沒人在遇到這種情況後去討說法。有的即使回家後自己稱重,發現確實少了,也會選擇不了了之。
張女士家也住在富強新城,也經常去這個早市。
她說:“有的時候,買回來的菜什麼的,確實感覺到不夠秤。但想想賣菜的也不容易,反正沒差多少,算了吧。再想,要是去找的話,還得費口舌,弄不好還要爭吵,就決定忍了吧。”
就是這種“容忍”,助長了不良商販的“信心”,給了他們“勇氣”。
如果你去找一次,下次你再去的時候,他一定不敢了。
早市的缺斤少兩,應該引起有關部門重視,給居民營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