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4日訊 《哈爾濱市養犬管理條例》施行一年多,犬只登記辦證情況開展得如何,犬只留檢所的建設是否順利推進,如何加快犬證辦理進程……在昨天市人大常委會召開的市政府實施《哈爾濱市養犬管理條例》情況專題匯報會上,常委會組成人員“代”問市民關注的焦點問題,市公安局、市衛生局、市財政局、市畜牧獸醫局等四部門負責人逐一回答。
犬只登記備案數已達9000餘只
市公安機關從10月11日起開始辦理養犬登記。截至目前已經為多少只犬辦理了犬證?養犬信息化管理系統有什麼作用,能為公眾提供哪些服務?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首個問題指向時下養犬市民最關心的問題。
市公安局負責人說,今年,市公安局以各派出所、社區為單位,全面開展了犬只總量的調查摸底,經逐戶走訪,初步確定全市犬只總量近10萬只,其中准養犬6萬餘只。目前全市到居住所在派出所登記備案的准養犬只數量為9000餘只;從11月1日開始犬只辦證工作以來,全市11個犬只辦證大廳已辦理養犬登記證2310個。
市公安局負責人還介紹說,養犬管理信息系統錄入了犬只基本信息、免疫信息、年審信息等,通過植入芯片,實現了養犬登記的唯一性。通過設備掃描,犬主信息、犬只違法信息記錄等一目了然。這為尋找丟失犬只提供了可能,同時為各有關部門開展日常執法工作提供了保障。為方便市民,養犬管理系統對社會公眾設立網站平臺,為養犬人提供在線查詢、在線預約、在線宣傳、在線解答等服務。養犬人可通過該系統預約辦理犬只登記和免疫時間地點。
可上門服務處理犬只屍體
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病,95%以上的人狂犬病的傳染源為病犬,少量是貓。因此控制動物間狂犬病,特別是犬的狂犬病尤為重要。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問,我市是否建立了犬只免疫檔案和疫情監測網絡,這一網絡起什麼作用?
市畜牧獸醫局負責人回答說,建立動物檔案是強化動物防疫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動物防疫工作檢查的主要依據之一。目前已向各免疫網點下發犬只免疫檔案200本,可記載1萬只犬信息。為保證監測網絡安全有效,市畜牧獸醫局采取三方監測方式,即定點監測,在動物診療機構設立疫情監測點,一旦發現患病的犬和貓,及時向動物防疫部門報告;集中監測,在春季和秋季防疫期間,派出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社區進行實地調查,村級防疫員在防疫期間調查村屯動物疫病發生情況;日常監測,設立24小時動物疫情舉報電話:84548853,市民發現可疑情況可隨時打電話舉報。
市畜牧獸醫局負責人介紹,動物屍體的無害化處理也是控制疫情傳播有效手段,為方便市民處理犬只屍體,我市與哈爾濱國環醫療固體廢物無害化處理中心有限公司達成協議,推出了上門服務。經登記辦證的犬只出現死亡時,犬主可撥打動物衛生監督所電話:82135262,有工作人員上門取犬只屍體,並開具無害化處理證明。
我市平均每年有3萬人被狗咬傷
人間狂犬病的危害眾所周知。會上,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的我市人間狂犬病發病數量有多少,每年有多少人接種疫苗等問題,引起與會人員關注。
市衛生局負責人說,在所有急性傳染病中,狂犬病的病死率是最高的,人一旦發病,死亡率為100%,被國家列為乙類傳染病。按照國家要求,一經發現狂犬病疑似病人、臨床確診病人和實驗室檢測確診病人,需24小時內網上直報至國家疾控部門。我市從1995年以來的19年內沒有發現人間狂犬病疫情報告。但這不意味著我市沒有人被犬咬傷。從2007年至今,平均每年接種狂犬疫苗的人數超過3萬人,接種免疫球蛋白的達700人。今年1月至10月,我市疾控部門已為25558人接種狂犬疫苗,接種免疫球蛋白504人份。據了解,狂犬病發病潛伏期最短1—2個月,最長達10年。接種疫苗後,原則上在10年內對狂犬病免疫。
犬只留檢所所在地確定
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問,市政府對養犬管理工作的資金投入情況如何,對收取的養犬管理服務費采取哪些監管措施?
市財政局負責人說,2012年8月起,市財政局通過財政預支方式提前落實犬類管理經費262萬元,用於犬類登記管理系統設備購置、犬只保險、電子芯片和注射服務經費以及各類證書、衛生防疫等前期項目支出。
此外,市財政局還從閑置房產中調劑一處建設犬只留檢所,此舉既滿足了公安部門的需求,又盤活了資產。今後,對犬只留檢所投入使用後發生的犬只飼養、購置護具等日常消耗性費用,將根據實際需求,納入部門預算予以保障。為加強服務監管,管理服務費的上繳采取收費窗口收取現金當日填制財政繳款通知書,直接繳入財政國庫,保證日清月結。在支出管理上,市財政部門將根據項目的實際需求,納入部門預算統籌安排,並定期向社會公布養犬管理服務費的收支使用情況。
采納市民意見調整禁養犬種
繼去年4月18日後,今年8月23日,市公安局、市畜牧獸醫局第二次公布禁養犬種目錄,並對第一次公布的禁養犬只的身高、品種做了部分調整,為什麼做這樣的調整,調整的效果如何?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就此提問。
市公安局負責人說,第一次烈性犬、大型犬品種目錄出臺後,一些犬主和網民認為一些溫順大型犬不應禁養。針對市民意見,市公安局調研借鑒外省市先進管理經驗,聽取小動物保護協會等民間動物保護組織的建議,並召開了由各方代表參加的征求意見會,最終確定將我市禁養犬肩高由50厘米放寬至55厘米,將有爭議的金毛、薩摩、拉布拉多等溫順犬種納入到准養序列中。重新修訂的目錄出臺後,受到群眾歡迎,使犬只登記備案、辦證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鼓勵市民舉報違法養犬行為
面對現在許多養犬人辦證不積極、多處於觀望狀態,市政府相關部門將采取哪些措施?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問題指向養犬管理工作的難點。
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在繼續加大宣傳力度的同時,有關部門動員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從自身做起,凡是家中飼養犬只的,應主動依法依規辦理養犬登記證。積極發動全市基層社區乾部走進養犬居民家中,與其面對面交流,推進准養犬只辦證工作。從2014年1月1日開始,對禁養犬只飼養人將勸告其自行處置禁養犬只,拒不自行處置的,將依法對犬只進行留檢;對未取得養犬登記證書或者未經年檢養犬的,由公安機關留檢犬只,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沒收犬只。
此外,公安機關鼓勵市民舉報違法養犬行為,尤其是飼養禁養烈性犬行為。
建議
網上登記備案
減少辦證程序
專題匯報會上,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真聽取政府各有關部門的工作匯報,並針對工作中的不足之處提出意見建議。組成人員認為,除市民采取觀望態度等因素外,辦證程序復雜、一站式服務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養犬市民辦證的積極性。建議市公安局開通網上登記備案渠道,讓市民足不出戶即可了解犬只登記辦證所需相關證件、材料,並同時完成登記備案工作,公安部門進行網上審批。審批合格後,市民即可攜犬到辦證大廳完成辦證相關事宜,減少市民來回奔波時間。同時擴大一站式服務范圍,如在辦證大廳即可完成復印、照相等相關材料的獲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