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4日訊 身穿略顯肥大的棉馬甲和洗得發白的牛仔褲,頭上未見一絲凌亂的發髻,她就是被東北林大的學生親切稱呼為“貓媽媽”的曹阿姨。今年60歲的曹阿姨,在林大學生公寓做保潔員,一個人獨居沒有兒女,生活全靠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近日,記者來到曹阿姨家中,記錄下了這位“貓媽媽”與十幾只流浪貓一起生活的“點滴”。
曹阿姨給小貓喂食。
照顧流浪貓已有20載
曹阿姨家只有24平方米,成袋的貓沙和貓糧佔了不小的空間,她的臥室牆角堆放著舊被子、衣物,“這些東西都是好心人給的,貓冷了就往裡面鑽。”
見家裡來了客人,幾只小貓湊了過來。“最開始養貓在20年前,當時一個同事患了胃癌晚期,知道我喜歡小動物,就把家裡的一只波斯貓托付給我。平時我會去喂一些流浪貓,它們也經常跑到我家來,時間一長,貓就越來越多,最多時有40多只。”
說話間,一只一直趴在衣櫃上“偷聽”的小貓探出小腦袋,“她叫小花,是我收養的第一只野貓的後代,跟我時間最長了。”小花好像知道大家在說它,跳下來撲到“貓媽媽”的懷裡,撒起嬌來。
現在,貓的“生活費”日益增多,曹阿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每個月1000多元工資,除去貓沙、貓糧和給貓看病等花銷,留給自己的不到300元。由於屋子裡住不下了,今年入冬前,曹阿姨花了1000元買個鐵籠子,鋪上棉被和熱水袋,放院子裡給流浪貓過夜。
為照顧貓曾延誤手術
每天清晨,當時鍾指向5點,曹阿姨便准時起床,給小貓倒尿盆、喂食,最後簡單收拾一下,匆匆出門,三五成群的小貓會護送她上班。從家到學校的小路上,每天都會上演這樣一幕:她在前面騎車,後面跟著一排小貓,猶如曹阿姨的“護衛隊”。
將曹阿姨“護送”到學校後,小貓們就在校園內玩耍,玩累了在路邊等她下班。每天晚上,曹阿姨給在外面淘氣的小貓留門。她的家,從陽臺到臥室的門上都留出一個洞,方便小貓進出。
收養貓這些年,唯一一次離開貓是在那場大病。2000年,曹阿姨體檢得知自己身體出了嚴重問題,要馬上手術治療,但是家裡的貓剛生下3只貓崽,還未滿月,需要照顧。她放心不下,因此手術一拖再拖,直到醫生下達了最後“命令”,這纔不得不把“孩子們”暫時放到自己親戚家去。
“貓媽”感動林大學生
自從林大的學生們知道了曹阿姨收養流浪貓的故事,每個人都深受感動。
學校西部志願者協會的同學在學生食堂內定點設立了一個“愛心飯盒”,他們把學生吃剩的面包、饅頭、雞翅和魚,在回收餐具時有選擇地倒入“飯盒”,“我們志願者輪流負責將收集到的這些‘貓糧’送到曹阿姨家,不僅給‘貓媽媽’省了錢,還給小貓改善了伙食。”協會負責人楊陽告訴記者,現在每周六他們都到阿姨家打掃衛生、幫小貓洗澡。
在記者采訪快結束時,曹阿姨特意讓記者給小貓們拍個照,並說:“只要它們健健康康的生活,我就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