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3成公交線路裡程過長 專家建議調整切忌簡單拆分
2013-12-05 07:47:00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劉希陽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5日訊 一遇到大雪大霧天,坐公交88路的市民就遭罪了——等車時間超過30分鍾,最長一次單程開了5個小時。作為市區內最長的公交線路,88路全長29.8公裡、共設38站,堵點多,行駛時間不可控。

  哈市158條公交線路中,市區線路近120條,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線路裡程過長。專家認為,地面公交更應側重軌道交通的補充。長線路可以通過靈活調度提高運輸效率;今後在開闢公交線路時,則應整體側重中短途線路。

  88路早高峰時段

  等車需要半小時

  昨天在南崗區下夾樹街,市民王先生等候88路已經20多分鍾了,仍不見車來,“早晚高峰時,等車可能需要30分鍾呢。”市民眼中,88路運營不算理想,如果有急事,能不坐就不坐。

  車隊長王希纔調任88路時頭疼不已,“線路實在太長了!”線路長,經過的堵點就多。車隊有32臺車,發車間隔一般為10分鍾,但行經的建國街、安發橋、海城橋、漢廣街等都容易堵車。線路主要走二三類街路,道窄車多,一旦遇到肇事就容易堵住。

  原本單程計劃行車80分鍾的88路,很難准點運營,單程運營時間一般在120分鍾左右,超過計劃運營時間的50%,遇到降雪天、大霧天,線路運營時間更難保證。上個月降雪時,單程運營時間最長達5小時,發車間隔被拉大到30分鍾以上,線路上乘客等車的時間則更長。

  電車公司4線路

  將開區間車

  冬季市民出行難,是行管部門和企業亟待破解的難題。調整線路走向需要頻繁的調研和漫長的過程,遠水難解近渴;而靈活進行車輛調度,則更為方便直接。近期,市電車總公司新增的一百多臺車輛陸續到哈,部分長距離線路將開通區間車。

  區間車,即部分車輛不行駛全程,而是在客流集中區域往返。10月末,104路已經開通了區間車,即便上個月降雪天裡,行車間隔也在10分鍾左右。車隊長趙繼東說:“在區間段,常規車輛和區間車輛疊加,相當於發車間隔縮短了,行車間隔就也短了。”

  在此基礎上,市電車公司計劃在88路、113路、115路、120路等4條裡程超過20公裡的線路上開通區間車,使線路配車超過40臺。

  市區線路裡程

  18公裡內為宜

  市公交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以目前城市范圍,在18公裡以內為宜。但根據行管部門提供的數據,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市超過三分之一的市區公交線路裡程超過18公裡。

  業內人士表示,造成線路過長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以往受車輛數量限制,當終點站周邊出現新增居民區時,無法開通新線路,往往是附近線路延伸,於是越來越長。二是一些線路為了利益,設計時便已超長,以串聯更多區域吸引乘客。

  “除了行駛時間難以保證,長距離線路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比較繞。”業內人士說,“比如坐74路從工程街去哈站,要從曼哈頓商圈繞一下,遠遠沒有乘坐21路、105路,直接從工程街行經北安街前往火車站快。”

  今後新開線路

  應側重中短途

  隨著地鐵1號線開通,以及哈市規劃的“九線一環”軌道交通格局,長距離運輸任務今後將逐漸交由軌道交通擔負。哈市初步制訂的《哈爾濱市城市公共交通規劃》也這樣定位——軌道交通為城市交通線網中的骨架,地面公交、出租汽車、水上航線,根據功能不同進行補充。

  交通規劃專家表示,長距離線路可以適當保留,比如依托公交專用道或是BRT快速廊道的線路。不過一般的地面公交還應主要作為軌道交通的支乾,形成以地鐵車站為中心的輻射網,解決地鐵無法達到區域的出行問題。專家建議,今後新開新路應“揚短避長”,側重中短途。

  對於既有長距離公交線路,專家則建議,切忌簡單粗暴地拆分線路。“如果線路調整不科學,拆分就會帶來換乘次數的增加,不僅增加了出行成本,也會增加時間成本。”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