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低速等時』實行四天來的哥和乘客之間頻出小摩擦
2013-12-05 08:00:27 來源:生活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12月5日訊 低速等時實行4天來,哈市市區路面基本順暢,可看似一關門、一開門的平靜背後,卻上演著出租車司機和乘客之間“最後30秒”的暗中較勁兒。每當計時器臨近4分30秒、9分30秒,車內頓時彌漫起緊張氣氛,司乘雙方紛紛開啟倒計時模式。不同的是,一方想方設法慢些再慢些,力爭拖過5分鍾;另一方則想快些再快些,恨不得立馬到達目的地,千萬別超5分鍾……

  鏡頭1

  “車速一慢,我就催快點開”

  講述人:乘客陳女士

  陳女士家住顧鄉,4日上午出去辦事,第一次體驗了低速等時。“原來一上車我就跟師傅侃大山,可這次心裡沒底啊,我緊盯著計時器,車速一慢就催師傅快點開,遇到紅燈心中默默計時。雖然最終沒攢夠5分鍾,可20多分鍾的路程還是挺忐忑的。”

  回想起那一幕,陳女士不經意把自己都逗樂了。“當時我光顧著盯計時器了,都沒顧上看路,差點沒給師傅整急眼了。”

  對此,中北出租車公司駕駛員齊春萍和其他幾位出租車司機介紹說,低速等時實行後,7成以上乘客都緊盯計時器看,特別是進入4分鍾和9分鍾以後。

  說兩句

  對乘客:親,路上安全第一,別為了省2元錢催促師傅快開,再造成其他前後車刮碰事故,得不償失。

  對的哥:新規剛開始實行,人家乘客難免不太適應,想看計價器就看唄,只要咱規規矩矩開車,別說他看,就是上手摸摸,又能咋樣?

  鏡頭2

  “她突然喊‘停車’,嚇我一跳”

  講述人:的哥劉師傅

  “實行低速等時後,雖然沒賺多少錢,但新鮮事可遇見不少。”4日中午,大眾出租車公司劉師傅講述了自己的遭遇。“今天10點多,我在鐵路街與和興十一道街交口拉了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乘客,去道外瑪克威,她一上車就問我什麼叫低速等時,我給她講了3遍。距離瑪克威還有一公裡,當時路上車比較多,車速很慢,我正留神看路呢,突然聽到她大喊一聲‘馬上停車’,嚇得我狠踩剎車,隨後扭頭問她發生了什麼事,沒想到她指著計時器說:‘馬上靠邊,快到點了’。計時器顯示9分20秒,我這纔反應過來。”停靠後,計時器顯示9分28秒,也就是說再過30秒將多收2元錢,“我眼瞅她拎著東西走向瑪克威,女漢子啊!”劉師傅說。

  說兩句

  對乘客:親,嚇人不啊!要想提前下車早點吱聲,安全第一啊!

  對的哥:作為提供服務者,咱要尊重乘客選擇,畢竟人家需要轉乘或步行到達目的地,也付出了省錢的代價。

  鏡頭3

  “他走走停停,一看就在拖時間”

  講述人:乘客董先生

  “因為過了12秒,我和他吵吵了兩句,現在想想根本不至於。”市民董先生說。

  “3日上午,我打車去紅旗小區,以前沒發現紅旗大街上有這麼多信號燈啊,結果一路走走停停,總感覺這位出租車司機有意慢行。要以前,不得一見綠燈猛踩油門衝過去啊,可現在則慢悠悠地,離老遠看見紅燈就減速,幾個信號燈過去,計時器顯示已累計到4分36秒。我一看快到‘點兒’了,便要求立即下車,可司機怎麼也不肯停。我仔細一看,難怪人家不肯停,馬上就到十字路口了,而且還是直行道,不能變向。在我的堅持下,師傅過路口後停了車,此時計時器顯示5分12秒。下車時,我質疑他故意拖延時間,吵吵了兩句。”

  說兩句

  對乘客:有糾紛別吵吵,可以打0451-84517388、84517488、84612345投訴。記住了啊,一定要說清楚時間、地點,以及出租車牌號、駕駛員信息等。

  對的哥:誰都不傻,是不是故意拖延誰都能看出來,如果因同一原因被多次投訴而受到處罰,哪兒多哪兒少啊!

  乘客列舉的哥蹭燈行為:慢慢變道慢慢靠邊就為攢夠時間

  市民劉穎說,上車後緊盯時間表也是沒辦法的事,“低速等時實行後,我們乘客的感受特別明顯。以前打車,司機都是搶燈過,而且一路飛快,生怕耽誤下個活兒。可這兩天不僅車速慢了,還有的師傅故意放慢車速等燈。那天一個同事還說呢,她打車時就發現的哥盯著計時器看,本來沒累計到5分鍾,但司機慢慢變道、慢慢靠邊,下車正好5分06秒。說心裡話,這種蹭燈行為很可恥,久而久之,甚至還會造成你不信任我,我不信任你,惡性循環。”

  還有的市民說,早晚高峰時段,明明知道目的地是易堵路段,有的司機以前都和乘客商量從小路繞開,可現在無所謂了,根本不考慮乘客出行成本和時間成本。

  出租車管理處:故意拖時間一旦查實罰!

  對此,哈市出租車管理處表示,因為低速等時剛剛實行,還需要磨合一段時間,對於乘客提出的出租車司機故意拖時間攢費的情況,乘客可向出租車管理處投訴,一經查實將給予司機處罰。
省社科院研究員、省科顧委社會民生專家組副組長董鴻揚表示,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司乘雙方都建立在一個誠信的基礎上,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多為對方著想,只有這樣纔能實現良性互動。

責任編輯:呂博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