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兒子常年在外愛犬去世後 老人用鈍刀鋸斷手腕11根肌腱
2013-12-08 11:10:30 來源:生活報  作者:高春陽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當空巢遇上抑郁——孤獨老人自戕之痛。資料片

  生活報12月8日訊 “點點,回家了,快回來”,打開單元門,63歲的蔡國軍(化名)左手把著門,右手招呼在雪地中蹣跚著的點點,這條小狗陪他生活了十一年。

  11月份,哈市降下大雪後,蔡先生就再沒出門,這期間點點去世了,他很傷心,妹妹連著幾天來看他。11月25日上午,蔡先生被妹妹發現在家裡割腕自殺,更准確地說,他是用一把鈍了的菜刀,生生地鋸斷了左腕的11根肌腱、2根血管、2根神經,僅剩筋骨相連。

  最慘重的割腕老者

  “當了將近二十年的醫生,見過不少割腕輕生的人,看到這位老人的傷情,我會隱隱地感覺到心疼”,在哈市骨傷科醫院手足二科,周大果主任痛心地告訴記者,從這傷口中,他能感覺到這位老人赴死的決心。

  從蔡國軍割腕被妹妹發現,再到送往醫院,這期間有近十個小時。送往醫院後,經緊急搶救,大量失血的蔡國軍生命體征開始穩定下來,但是其手腕的傷口情況復雜,周大果、邢龍等多名醫護人員仔細檢查最終確診,11根肌腱、2根血管、2根神經全部被割斷,從血肉模糊的手腕創口來看,這並非鋒利的刃器單純切割所致,而像是類似於鋸子似的利器反復割鋸造成,“手腕一圈都被割開,只有一點皮和筋骨在連著,這不僅需要忍受巨大的疼痛,也要有極大的決心”。

  與醫生的推斷一致,與記者說話時,蔡國軍的妹妹蔡女士忍不住哭出了聲,蔡先生用的正是一把刃口鈍掉的菜刀,“我哥哥有腦梗後遺癥,手腳都不太利索,拿東西也不穩,他一只手握住刀,使不上太大的勁,所以就一點兒一點兒地鋸……”

  “這雖然不是最難的手術,但絕對是我見過最慘重的割腕創口”,周大果對記者說,幸運的是,經過創傷和顯微手術治療,老人的左手肌腱、血管、神經已經全都接上,手腕創口術後恢復良好。不過,在記者面前,周大果卻難掩心中的擔懮,這位決絕的割腕老者,他心中的傷痛該由誰去醫治!

  病床上的熱乎日子

  蔡女士說,她的哥哥以前在貨運公司跑運輸,40多歲時妻子去世,臨退休之前,他突然患心腦血管疾病,治療後落下了後遺癥,此後她就隔三差五來照看一個人生活的哥哥,名叫點點的小京巴是她送給哥哥的,它經常會陪著走起路手腳會顫的蔡先生在小區院子裡溜達,“哥哥有個兒子,一直在南方打工……”

  12月2日上午,在醫院的病房裡,記者見到蔡先生時他正在跟病友聊天,話題是電視中正在播放的關於茶的紀錄片,蔡先生一臉的輕松,他說最喜歡的茶是在福建喝過的鐵觀音,碧螺春也不錯,冬天喝些大紅袍最舒服……聽他講的頭頭是道,其他幾個床上的病友似乎聞到了茶的香氣。

  “一睜開眼,躺在醫院病床上,身邊有幾個人,覺得挺踏實,病友跟我嘮嘮嗑,心裡挺熱乎”,雖然沒有避談割腕的事,但蔡先生表情很不自然,他對記者說,他是一個挺堅強的人,但病後的狀態很差,尤其是手腳抖得厲害,乾不了什麼活,每天都是點點陪他在小區裡溜達“康復”,“感覺日子看不到頭,倒是在醫院病床上休養這幾天,跟病友們吹吹牛還是挺開心的。”

  對於蔡先生割腕的舉動,蔡女士認為哥哥可能是得了抑郁癥,他性格要強,“在醫院醒過來,看見我,他眼淚就出來了,說是又拖累我了。”

  見人就哭的無力感

  在哈市第一專科醫院心理門診進行采訪,記者聽到了多位老年抑郁癥患者的故事。哈市王女士的母親今年71歲,患有老年抑郁癥,經常見人就哭,“我媽以前可樂觀了,那些年吃不好穿不好的,她都咬著牙把我們幾個孩子拉扯大了。現在,兒女們都成家了,生活條件也好了,老太太不知怎麼了,見人就哭。”

  為了讓老人過得舒服些,王女士和兄妹輪換著接老人居住,可是老人卻變得越來越不愛出門,整天沒精打采的,遇到熟人老是說,“我活著真沒勁兒,是個拖累啊!”

  “就是不愛活了,整天除了吃飯,什麼也乾不了,活著乾什麼?”王女士的母親總覺得自己很沒用,拿東忘西的不能乾活,兒女都長大了,也不再需要自己了,感覺活得沒價值,經心理醫生確診,這位老人患上的正是“老年抑郁癥”。

  老年抑郁癥發病率高達25%,孤獨者、退休者、承受疾病者或遭遇悲傷事件者,都是老年抑郁癥的高發人群。此外,女性患病的比例是男性的兩倍。“老人在退休後會寂寞,普遍產生無力感,覺得自己沒有用了,抑郁情緒持續堆積,從而患上了抑郁癥”。

  老年人的抑郁表現不同於年輕人,郝鳳雲主任表示,患了老年抑郁癥的病人往往過分貶低自己,以批判、消極和否定的態度看待自己的現在、過去和將來,這也不行那也不對,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強烈的自責、內疚、無用感,令患者記憶力減退、腦子遲鈍、思路閉塞、行動遲緩。有些病人則消極悲觀,內心十分痛苦、絕望,感到生活是負擔,不值得留戀,以死求解脫,可產生強烈的自殺念頭和行為。

  與狗為伴的空巢老人

  出於對蔡先生病情的考慮,醫生陪著記者,很擔心敏感的字眼會刺激到他,采訪中蔡先生與記者交流不多,而對於身邊病友們的勸慰和提問,蔡先生顯得更願意接受和回答。蔡先生覺得自己是個空巢老人,精神一直很壓抑,他一直與狗為伴,當說到兒子時,他閉口不願多談,“每天溜達完回家,打開門叫點點進門,感覺它比兒子親多了”。

  連續幾天的采訪中記者發現,在妹妹、醫護人員和病友的關懷下,蔡先生精神狀態一直不錯,也十分配合醫生地治療,大家私下都認為他不會再有輕生的念頭了,蔡女士對記者說,“63歲,稱得上是老年人,但也沒有那麼老,等傷好了,送他去找心理醫生談一談,然後去老年公寓生活,在那裡能跟更多老人一起,日子不會像以前那麼孤單了,不過我不知道能不能說通他。”

  在治療和查房的接觸中,蔡先生與周大果醫生的交流日漸順暢,令周醫生高興的是,蔡先生也意識到了抑郁輕生舉動的不可取,他說自己不會再做那樣的事,希望可以自然地走完生命中的最後時光。

  “抑郁癥導致老年人自殺的比率很高,約三分之二自殺的老年人都是由抑郁癥引起的”,哈市第一專科醫院老年心理科郝鳳雲主任告訴記者,蔡先生是典型的“老年抑郁癥”患者,其精神壓抑的狀態與自殺行為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老年人常見的心理疾病中,此類抑郁癥的發病率是最高的。

  老年抑郁癥自我診斷

  老年抑郁癥患者主要有七大心理癥狀和兩大軀體癥狀,如果老人出現以下癥狀,並且持續兩周以上沒有好轉,應考慮前往心理門診就診。

  心理癥狀:

  1.核心癥狀:悶悶不樂,老是高興不起來,一天中至少三分之二時間都是這樣。

  2.興趣索然,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家人給買了新衣服看也不看一眼,或是以前喜歡打麻將,現在朋友叫他去打也不想去,總覺得生活沒意思。

  3.疲乏無力,無精打采。

  4.思考問題困難,做決定優柔寡斷,行動遲緩,跟往常相比,好像變了一個人,有時甚至一個人發呆。

  5.自我評價降低,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尤其是身患疾病的老人,總覺得自己是家人的累贅。

  6.莫名心煩,老是擔心家人的安危,經常坐立不安。

  7.悲觀厭世,出現輕生想法。

  軀體癥狀:

  1.消化道癥狀:食欲不振、腹脹或便秘。

  2.睡眠不好:經常失眠、早醒或入睡困難。

  我不曾攤開傷口任宰割,愈合就無人曉得我內心挫折,活像個孤獨患者,自我拉扯。——陳奕迅《孤獨患者》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