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0日訊 在京哈高速雙城入口附近的運糧河服務區,一輛被撞毀的捷達轎車被架在路邊的高臺上。匆匆經過的駕駛員或許沒有時間和精力仔細觀察,但事故車的慘狀很難不讓駕駛員心裡一顫,不自覺降低速度。近日,省交警總隊高速公路支隊,在交通安全日“摒棄交通陋習”行動中,發布了5大交通陋習排行。

這輛自2011年被擺上運糧河服務區路邊的報廢車,警示著過往的駕駛員——“生命只有一次”。
疲勞駕駛車輛肇事兩死兩重傷
2011年3月的一天,26歲的王賀宇從北京出發,開車帶著妻子和兩個朋友,准備回哈爾濱看望父母。
“我們是凌晨4時從北京上路的,頭天也沒休息好。剛開始,我們怕王賀宇困,一直聊天,可是到了黑龍江界,實在太困了,我們就睡著了。”當年處理這起事故的高速公路交警還記得,幸存下來的王晨醒來後這樣講述。交警根據車輛事故現場推斷,這輛車超速行駛中突然變道,衝向公路中央的隔離帶。幾個翻轉後,一頭紮進了路邊的溝內。司機王賀宇當場死亡,坐在副駕駛位置的妻子因為沒有系安全帶,被拋出車外,搶救無效死亡。坐在後排的兩名乘客受重傷,但幸存了下來。
“很慘,駕駛員不該疲勞駕駛,更不能超速,乘客應系安全帶。”交警說:“5大陋習,他們犯了3個。”
每年百餘傷亡高速事故無小事
根據省交警總隊高速支隊的統計,高速支隊管轄的哈大、哈雙、哈牡3條高速公路,近3年來,平均每年發生交通事故100餘起,造成死亡人數70餘人,受傷人數100餘人,直接財產損失達700餘萬元。雖然各項指數均呈遞減趨勢,但在高速公路上,由於車輛速度較快,一旦發生碰撞、追尾、翻車等事故,車內的乘客發生傷亡的比率,要遠高於在市區內發生交通事故的傷亡率。
近年來,隨著私家車成為百姓出行的普遍交通工具。國家在節日期間也出臺了相應的高速公路免費政策。如今,自駕游成為百姓旅行的新方式。高速支隊交警提醒市民,在市區內駕車的一些不被人注意的小陋習,往往會在高速公路上導致車毀人亡的慘劇。(當事人均為化名)
高速路駕車五大陋習
陋習一:超速行駛頻繁超車
長時間超速行駛,會降低駕駛員對速度的判斷,造成誤判。遇緊急情況時,超速車輛往往難以及時避讓,造成嚴重事故。同時,在高速公路上頻繁超車,也將大大增加行駛的危險。
陋習二:疲勞駕駛注意力分散
車輛在高速公路上行駛,要求駕駛員的精神保持高度集中。駕駛員疲勞駕駛,與駕駛員說笑、聊天都會降低駕駛員注意力,一旦操作失誤,就可能車毀人亡。
陋習三:乘車不系安全帶
安全帶是確保車內乘客在車禍中固定身體,避免因撞擊而被甩出車外。根據重慶交通部門的一項調查,高速公路死亡事故中,三分之一是因為乘客不系安全帶。
陋習四:隨意變道亂開燈
在高速公路上,車輛應在正常行車道上行駛,不可隨意變換車道。如有需要變道超車,應提前打開轉向燈,觀察後車情況,對前車進行提醒後超車。超車後,應在保持安全距離後,返回正常行車道,不可佔據超車道。
陋習五:開窗向車外丟垃圾
車輛在高速行駛中,輪胎必須與地面保持充分接觸,一顆小石子都可能造成車輛失控。如果駕駛員和乘客在高速公路行駛中隨意丟棄垃圾,可能對他人造成生命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