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哈市渣土運輸行業協會成立打擊瘋狂大貨 外籍黑車成盲區
2013-12-16 08:45:0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王瑞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6日訊 沿街撒落殘土、無視信號燈……每到工地開工季節,“瘋狂”殘土車總是讓人深惡痛絕。15日,哈市渣土運輸行業協會正式成立,將吸納運輸企業、車輛納入協會,通過研究制定入會企業車輛統一編排拉運等一系列新“家規”,逐步使渣土運輸行業步入良性循環。

  

  現狀

  “瘋狂大貨”馬路橫行

  近年來,哈市治理殘土車經歷了“三起三落”。2008年哈市就組織開展了專項整治行動,處理了一些違規違紀企業,教育了一大批駕駛人員,當時起到了一定效果。但這些整治行動,受各種因素影響,多以運動式、突擊式或單打一的方式進行,沒有形成聯動、互動,治了標沒治本。今年以來,為清理淨化渣土運輸市場,哈市再次組織相關單位人員對全市近年渣土運輸行業情況進行了調研,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

  從調研情況看,哈市57家運輸企業,注冊登記從事渣土運輸的只有16家,車輛294臺。而目前,哈市渣土運輸市場上存在大量沒有管理部門備案、注冊的黑戶、黑車。這部分車大多又是省外和農墾系統車籍,存在監管盲區。這些車輛在馬路上橫行,超載、超速,給哈市交通安全、環境安全、人民生命安全帶來了極大危害。群眾反響極大,到了深惡痛絕的地步。今年,在執法部門集中打擊下,哈市殘土拉運情況有所好轉,但沒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沒建立管理長效機制,殘土拉運市場混亂依舊,殘土車頻頻被媒體曝光。

  原因

  層層轉包盤剝

  逼入“多拉快跑”怪圈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過去由於渣土運輸資源大部分控制在一部分人手中,經層層轉包,運輸利潤被層層盤剝,社會的平均利潤大多被中介人員拿走,實際上的市場運價僅佔合同價格的30%左右,真正從事渣土運輸的企業投入大、風險高,甚至修車錢油錢都掙不回來,更不要說利潤了,所以“多拉快跑”的現象頻頻出現。

  此外,一些執法部門執法標准不一,以罰代管和收取路面“保護費”、“好處費”的腐敗現象也在一定地區、一定路面上不同程度存在。這些問題的存在,也隱性加大了運輸成本。個別建設單位為最大化逐利,在建審手續還沒辦的情況下就破土動工,僱傭一些沒有資質、不負責任的運輸隊伍,一方面拼命壓價,一方面多拉快跑。個別駕駛員素質較差,嚴重違反交通秩序,超速超載,運輸中灑落、隨意傾倒現象嚴重,有的甚至乾脆把渣土倒在馬路上,群眾怨聲載道。另外,外地牌照車輛不在哈市辦理車檢、私自改裝和大量無牌照或套牌車摻雜在渣土運輸行列中,不受任何限制的亂拉亂跑,擾亂了行業秩序,破壞了行業形象。僅2010年,哈市全年就發生重型貨車交通事故243起,死亡164人,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佔全年總數的26.16%和38.14%。2011年6月,一輛瘋狂大貨因爭道搶行,與一輛面包車相撞,造成面包車內7人當場死亡的慘劇。一段時間以來,百姓對渣土拉運車輛避之如虎,稱之為“瘋狂殘土車”。

  對策

  打擊違法行為

  成立行業協會

  為解決隱藏在“瘋狂殘土車”背後的一系列問題,哈市政府想了很多辦法。依托哈爾濱交通集團優勢,成立了國有渣土運輸公司,目的就是起到典型示范作用,為其他企業打樣;在對渣土運輸行業進行調查摸底、調研分析的基礎上,充分借鑒其他兄弟城市的管理經驗,決定組建渣土運輸行業協會。發揮渣土運輸行業協會的行業指導和自願、自覺、自律作用,徹底改變哈市渣土運輸行業混亂無序狀態,逐步向機制健全、行業指導、依法維權、安全環保、服務民生方向發展。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該協會正在研究制定拉運渣土的行業標准。包括車型、車輛標識、拉運載重、市場價格等,遵守怎麼鼓勵,違反采取什麼措施處理等;同時研究制定“源頭告知、互動制度”。以哈市政府行政審批服務中心為牽頭單位,研究如何從源頭上理順在項目規劃審批之初,在第一時間就能掌握這一時期的土方量,第一時間以流程的形式向協會反饋。協會要掌握土方量,為企業提供拉運信息,為雙方牽線搭橋簽訂拉運合同,統一編排拉運計劃,安排好拉運時段、車輛等;同時打擊非法違法行為,對一些建設單位私建濫建,不辦理任何手續就開工,破壞渣土拉運市場秩序的,相關部門要研究對這些建設單位掛黃牌警告、掛紅牌警戒,嚴重者要清除哈爾濱的建設市場。對違法拉運行為,不但要對車主、駕駛員依法處罰,還要嚴查渣土從哪裡拉出來的,哪個單位的,有沒有建審手續等。此外,哈市要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由市政府召集會議,研究一個部門無法解決,只有聯動纔能解決的問題。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