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7日訊 被市民俗稱“草爬子”的蜱蟲,最近被發現能傳染新病種的病原體。這種病原體是在我省林區發現的,該新病種的發現在世界上還是首次。
由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學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曹務春研究員帶領的團隊研究的該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權威醫學學術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
針對新發現的蜱蟲感染疾病,專家將在診斷手段、藥物治療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並研制相應疫苗。
據了解,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和重點項目的資助下,該研究團隊在我省林區建立蜱媒傳染病監測哨點,對被蜱蟲叮咬的病人進行病原檢測、隨訪觀察,並進行了自然疫源地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西伯利亞立克次體BJ-90感染病例,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該病原體可引起人類疾病,並造成人類多髒器損害。
此後,又首次發現5例新塔拉塞維奇立克次體感染病人,其中1例病人出現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和腦膜刺激征,4天後死於腎功能衰竭和呼吸性酸中毒。此次首次發現的立克次體病原體的兩個亞種傳染人類,可導致人類多種髒器損傷,如腦、肝髒、皮膚、血液等。
鏈接
“草爬子”可傳染的疾病
“草爬子”已知可攜帶83種病毒、31種細菌、32種原蟲,其中大多數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獸共患病,如森林腦炎、蜱傳出血熱等,輕微可致過敏、發炎等癥狀。
不是所有“草爬子”都攜致命病毒
東北蜱蟲的種類有四五種。專家稱,不是所有被蜱蟲叮咬的人都會得病,因為不是所有的蜱蟲都帶有病原體,能致病的還是少數,哈市附近更少。
“草爬子”學名蜱蟲,大多生活在草地、農田、森林等野外環境,叮人吸血後傳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