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災現場一片狼藉。
東北網12月18日訊 由於堆放的大量雜物被引燃,昨日6時15分許,曾在2008年發生大火的道裡區經緯360大廈A棟7樓樓道再次發生火情,一時間濃煙滾滾,百餘名住戶身著單衣慌忙逃生。事故發生後,警方封鎖了周邊道路。7時30分許,消防官兵將火撲滅。
大廈頂層濃煙滾滾
昨天7時許,記者趕到現場看到,經緯360大廈頂層濃煙滾滾,讓人不禁想起2008年10月9日該樓內部裝修時發生的那場大火。在現場,大廈一側街上停著十多輛消防車,附近交通已被臨時管制,消防部門在A棟入口拉起了警戒線,樓下聚集著大量疏散出來的住戶,他們有的身著線衣線褲,有的披一條棉被,甚至有光著腳站在街邊的。據一位現場救火的消防戰士介紹,起火樓房高22層,著火部分主要為A棟7層,樓內住戶已基本撤離。
住戶王先生告訴記者,他住在16層,事發時他正在睡覺,“濃烈的煙味把我嗆醒,我以為家裡什麼東西著了,後來發現黑煙順著門縫往屋內進,我打開門根本看不到樓道,全是黑煙,我裹著被子衝到電梯跟前,發現電梯不知道停在幾層,便馬上跑樓梯下樓。”住在11層的葛曉東對記者說:“我是長春人,來哈爾濱出差,我昨晚剛剛通過中介公司在這租住了一套公寓,‘??’地敲門聲將我驚醒,我穿著線衣線褲就往下跑。”
物業貼通知清雜物
明火被撲滅後,記者進入經緯360大廈A棟發現,7樓已斷電,樓道內有幾個燒毀的床墊子和很多雜物,樓道內牆體已被熏黑。
記者返回一樓時看到,樓道內剛剛貼上通知,通知上說明:“請將樓道內公共區域內堆放的雜物、粘貼的廣告牌、私接濫接的線路設備等物品,於12月17日上午清理完畢,在此期間不清走的物品,物業公司將視為無主物品,進行清理。”
記者采訪時發現,起火後有的居民乘坐電梯逃生,有的隨大流跑進了“死胡同”,所幸火勢很小,未造成人員傷亡。這次火險再次凸顯了部分市民火場自救、特別是高層建築內火場自救逃生知識的缺乏。
記者隨後來到龍祥物業公司,公司宋經理表示,360大廈多為日租、月租公寓,公寓走廊經常堆放大量雜物,物業每個月都會進行排查,要求公寓業主將雜物清走,但還是有很多業主不清理。目前,1樓三部電梯已停運,待維修人員排查後方可運行,居民可正常使用水電燃氣。下一步,物業會配合公安、消防等部門清理樓道內堆積的雜物。
目前,起火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鏈接
2008年10月9日15時59分,道裡區經緯街與田地街交口附近,正在建設、進行內部裝修的“經緯360”大廈起火,消防部門經一個多小時搜救從火場內疏散61名現場作業工人,後經全力撲救於當晚18時20分將大火撲滅。
經查,起火原因為工人違章電焊引燃天棚上裝修材料引發火災。事後,6名相關責任人被查處。
高層起火如何自救
市公安消防支隊相關負責人表示,高層逃生自救一定要避開七大誤區:
誤區一:乘坐電梯逃生。火災發生後應通過安全通道逃生,如果正處於電梯內,按下每一層按鈕,待電梯停止後通過安全通道逃生。發生火情時,電梯隨時會關停,且電梯內空間狹小,出現問題難以逃生。
誤區二:盲目逃生。市民聽聞火災後未采取防護措施,馬上逃生,途中會吸入大量濃煙被嗆暈,應用濕毛巾遮住口鼻,做好簡單防護措施逃生。
誤區三:原路脫險。這是人們最常見的火災逃生行為模式。因為大多數建築物內道路出口一般不為人們所熟悉,一旦發生火災,人們總是習慣沿著進來的出入口和樓道逃生,當發現路被封死時,纔被迫去尋找其他出入口。殊不知,此時也許已失去最佳逃生機會。
誤區四:向光朝亮。在緊急危險情況下,由於人的本能、生理、心理所決定,人們總是向著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但是,這時的火場中,90%的可能是電源已被切斷或已造成短路、跳閘等,光亮之地正是火魔逞威之處。
誤區五:盲目追隨。生命面臨危險時,極易因驚慌失措而失去正常的判斷能力,當聽到或看到有人在前面跑動時,第一反應就是緊緊地追隨。常見的盲目追隨行為模式有跳窗、跳樓,逃(躲)進廁所、浴室、門角等。克服盲目追隨的方法是平時要多了解與掌握消防自救與逃生知識。
誤區六:慣性思維。火是從下面往上著的,越高越危險,越低越安全,只有盡快逃到一層,跑出室外,纔有生的希望。殊不知,這時的下層可能是一片火海,盲目地朝樓下逃生,會自投火海。隨著消防裝備現代化的不斷提高,在發生火災時,如向下無路可逃時,有條件的可登上房頂或在房間內采取有效的防煙、防火措施後等待救援。
誤區七:冒險跳樓。人們在發現火災時,會作出第一反應。這時的反應大多是比較理智的分析與判斷。但是,當選擇的逃生路線失敗,而逃生之路又被大火封死時,面對愈來愈大的火勢,愈來愈濃的煙霧,人們就容易失去理智。但此時也不要跳樓、跳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