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9日訊 記者從民政部門獲悉,已在佳木斯市實行的『撤銷街道辦事處、合並建立大社區、實施區直管社區』的基層社會管理模式,將在省內條件相對成熟的地區逐步擴大改革試點范圍。這一模式是將城市原有的『市—區—街道—社區』四級管理體制精簡為『市—區—社區』三級管理體制。
據了解,我省將探索試點地區取消城市街道辦事處、設立大社區的基層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的模式,選擇條件相對成熟的地區逐步擴大改革試點范圍,打造以『扁平化』為特征的社會管理服務新模式,加強基層力量,減少管理層級,提高服務效率。統籌推進城鄉社區建設,加大農村社區建設力度,以社區為平臺,將就業、社會保障、衛生、文化、體育、社會治安等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全面構建以『等值化』為特征的城鄉社區服務體系。推進社區『信息化』、『網格化』服務管理創新,構建覆蓋城鄉的『服務零距離、管理無縫隙』的基層社會治理網絡。
建國初期,我國建立了居民委員會和城市基層政府派出機構街道辦事處。幾十年來,街道辦事處按照政府辦事機構的職能和責任為社區居民管理服務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有些地方出於減少行政層級、提高公共服務效能等方面的考慮,撤銷了街道辦事處。
核心提示
佳木斯市實行『撤銷街道辦事處、合並建立大社區、實施區直管社區』模式,在全省率先實行社區綜合體制改革。
該市街道辦事處撤銷後,為更好承接原來街道及社區職能,在區級層面成立社區建設管理委員會,下設『一辦』(社區建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社區采用『一個核心(社區黨工委),三個體系(社區居委會、社區服務中心及社會服務組織)』的組織架構,建立健全了黨的領導,形成了居民自治、中心服務、社會協同、居民參與的社區服務與管理新格局,不僅解決了長期以來社區承擔大量本應政府部門承擔的行政工作職能這一問題,讓社區開展工作有手段、有資源、有財力,實現了責權利的統一,還通過合理配置社區服務設施,實現了集中辦公、統一辦理的『一站式』服務。同時,充實了基層工作力量,增強了社區居民對社區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