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道裡區送武術進課堂創特色教育 五萬中小學生武動大課間
2013-12-19 14:50:3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丹 王瑰麗 馬智博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2月19日訊 『站軍姿不到15分鍾倒3人』、『開學昇旗10分鍾暈倒八九個』……近年來,學生身體素質狀況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而缺乏體育鍛煉的興趣、習慣,又缺少活動空間則是造成學生身體素質每況愈下的重要原因。如何能在有限空間內開展相應的體育活動,讓學生有足夠興趣並得到充分的鍛煉,道裡區教育部門經探索在武術教學上找到了平衡點。該區教育部門開創性的將傳統武術引進中小學,通過實施『武術進課堂』工程,讓學生習練武術,不僅體育活動不再受空間所限,也充分激發學生們的參與熱情。如今,全區五萬餘名中小學生紛紛『武』動起來,習武健身在該區中小學校蔚然成風,成為該區新的特色教育品牌。

  武術進校園活躍『大課間』

  高山流水古韻悠揚,白衣少年舒臂亮拳……近日,在該區安陽小學體育館內,一場別開生面的少年太極拳表演正在上演。該校百餘名學生整齊列陣,行雲流水般地打起少年太極拳,一招一式盡顯陽光少年風采,贏得了觀演家長的連聲喝彩。而這只是該區教育部門實施『武術進課堂』工程的一個縮影。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學校缺少活動的空間,學生缺乏鍛煉興趣曾一度困擾該區教育部門。經過多方考察、探索,該區教育部門發現,武術教學不僅對場地、器材要求較低,而且不受時間、季節限制,同時練習形式、內容豐富多樣,可適應不同年齡、性別、體質的學生要求。為此,今年11月起,該區教育部門在全區中小學校全面啟動『武術進課堂』工程。『我們將武術的基本知識、文化、技能等納入體育課堂教學之中,不僅使學生掌握一項技能,還將其延伸到課外,成為課餘生活的「教材」』,該區教育局局長張雷說。據了解,目前該區58所中小學校的五萬餘名中小學生已先後加入到習武行列中。

  定制教程老師學生齊操練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為全面推進『武術進課堂』工程,道裡區教育局規劃了『三步走』的路線圖。在研發階段,該區教育部門按學段研發全區統一的武術教材,形成武術課程規范教程和配套教學視頻。在培訓階段,選拔全區優秀體育教師,對操練動作進行統一規格的培訓。同時,利用例行教研時間,對全員體育教師進行培訓,使其掌握區本武術課程的內容,熟練課程中所要求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規定套路。

  在目前的推廣階段中,該區教育部門在全區中小學體育課和課間操中推廣《旭日東昇》和《英雄少年》兩套武術操。先期培訓遵循由簡到繁的原則,熟練動作後,對每一個動作要領進行分解示范、精雕細琢,並利用體育課、早操、活動課、大課間等對全體學生進行集中指導訓練。此外,該區還在有條件的學校開展個性化武術教學。據介紹,下一步該區教育部門還將定制武術專項測試標准和要求,使全體學生學有方向,練有目標,並細化督導考核,確保『武術進課堂』工程落到實處。

  強體魄聚神氣叫好聲連連

  『自從學了太極拳,孩子變得懂事、自信了。』談起孩子在學習武術操後的一些變化,該區安陽小學三年級學生王石磊家長欣慰地說。采訪中安陽小學校長何國柱告訴記者,在『武術進課堂』工程中,該校嘗試引入了少年太極拳作為鍛煉身體、陶冶情操的一種手段。『起初部分家長認為讓學生練習武術是不務正業,然而當看著孩子在習武的同時,逐漸變得彬彬有禮,學習也能集中注意力了,這些家長也相繼轉變了態度,成為孩子『習武』的支持者。』何國柱說。和何國柱一樣,道裡區七中政教主任李鑫對於武術給學生帶來多方面的轉變也深有感觸。李鑫告訴記者,七中是群力新區的一所新校,生源來自四面八方,學生的素質、習慣參差不齊,如何把學生快速的聚成一個新的集體曾讓該校教師十分犯愁。『區裡推廣武術進校園後,學生們通過集體習武,增強了友誼,凝聚起團隊精神,有了集體榮譽感。』李鑫說。

  據了解,在『武術進課堂』的實踐中,該區教育部門把武術禮儀教育和武術技能培訓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來抓,學生在習武同時要學習禮儀,例如展示前後要行抱拳禮,見到老師要行禮等,使得武術成為陶冶情操、傳承禮儀的重要載體。『「武術進課堂」工程的宗旨,就是以武強體、以武尚德、以武凝魂。』該區教育局局長張雷說,『通過學校普及武術教學,建立常規教學體系,既可使學生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強於筋骨、壯於體魄,又能讓學生明禮修德,正於精神、淨於靈魄,完善自我,成長為合格的社會棟梁之材。』

責任編輯: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