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搜 索
推進職業教育民族技藝傳承與創新 與非遺保護實現對接
2013-12-20 09:32:11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20日訊(記者 王蕊)19至21日,全國民族技藝傳承創新職業教育與產業對話會在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舉行。來自民族文化傳播領域的專家學者、“非遺”傳承人、民間工藝美術師、國內開設民族技藝相關專業的中高等職業院校齊聚哈爾濱,共同探討職業院校民族技藝的傳承與創新。

傅清泉指導學生剪紙。東北網記者 王蕊 攝

  民族技藝近年來逐漸走向沒落,有興趣學習民族傳統技藝的人越來越少,人纔的匱乏導致傳承出現斷層。”會上,滿族剪紙世家第四代傳人傅清泉說。目前,除了剪紙藝術,少數民族的樺樹皮工藝、魚皮文化工藝、?皮文化等文化傳承均出現斷層的危機,文化傳承人更是屈指可數。

  眼下,推進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有助於加強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和內涵發展,創新人纔培養模式,提高職業教育人纔培養質量,職業教育是民族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載體。今年6月,教育部、文化部、國家民委聯合下發了《關於推進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工作的意見》,要求職業院校把“授業”與“育人”有效結合,推動民族文化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

  “現在,已經有些職業院校開設了民族技藝相關專業,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民族類院校的學生對民族文化和技藝有熱愛,經過學校培養後,具備專業知識和動手能力,掌握的技能更全面。”傅清泉告訴記者。

皇甫瑞鑫可以獨立完成剪紙作品。東北網記者 王蕊 攝

  2013年9月,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響應號召,在學校開設了全國高等職業院校民族文化相關重點建設專業——民族工藝品設計與制作專業(樺樹皮、魚皮方向),在此次對話會的工藝品展示區內,該專業的第一批學生之一的皇甫瑞鑫正在用刀細細地雕刻著一幅幅剪紙畫。過去,剪紙只是她的愛好,而在接受了3個月正規的文化背景知識學習和實踐技能培訓後,如今她已經可以很快掌握人物性格、作品風格,作品完成度大大提昇。

  目前,該專業共招收了7名學生,眼下,這7名學生已經都能夠掌握剪紙的基本技巧了,為了幫助學生更精准地掌握技術,學校借此次對話會之機,為傅清泉開設專門的工作室,將剪紙傳承人傅清泉引進課堂,優化了教師隊伍結構,為學生的課堂學習和實踐都提供了有效地保障。下學期,學校將進一步擴大招生,為民族工藝傳承儲備更多優秀的生源。

  “過去,高校在民族技藝相關專業開展教學的做法是,學校購買材料,學生課堂實踐,多數學生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而開展實踐。”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院長徐建成說道,“在人纔培養過程中,我們通過大師工作室,以模擬公司化方式組織有興趣學生加盟創作室,學生成型的作品由學校回購,同時與民貿企業簽訂供銷協議,使學生不但靠興趣創作,而且為創造財富而創作,這種興趣和利益的‘雙趨動’,帶來的是高校民族技藝人纔和民族手工藝品的‘雙產出’。”

李波來到高職院校尋找民族技藝傳承人纔。東北網記者 王蕊 攝

  李波是我省唯一一所樺樹皮文化產業研發基地的負責人,看准了這次對話會的機會,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來發掘人纔,並積極與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探討如何培養和引進人纔。“我們專門研發民族類工藝品,而現在最缺的也是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紮實功底的優秀設計研發人纔,我現在已與學校基本達成意向,為學校的學生無限量地提供創作環境和條件,更歡迎優秀的畢業生到我們這就業。”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副司長王揚南表示,推動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創新應著力推進“四個對接”,在實現了職業院校師資建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對接後,還要實現職業教育與民族文化產業對接,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接,職業教育人纔培養要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對接。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加強社會主要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完善中華優秀文化教育’。因此,推進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實現“四個對接”,對於發揮職業教育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國民教育,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提昇民族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等具有重要意義。”王揚南說。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