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12月24日訊 12月22日,冬至,『數九』第一天,氣溫繼續下降。寒冷,是東北高寒地區冬季固有的特點,而走進依安縣依龍鎮豐林社區,卻處處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溫暖。這裡,秸稈固化物燒鍋爐集中供暖,室內溫度超過20℃;這裡,沼氣炊火24小時管網供氣,百姓盡情地煎炒烹炸燉……由於用上新能源,這裡徹底告別了火炕取暖,抱柴火燒火做飯的歷史。
豐林社區有3.8萬畝耕地,80%以上的土地種植玉米作物。如今形成了兩條循環鏈:一條是玉米秸稈喂奶牛、牛糞產沼氣、沼氣做飯、沼渣和沼液反哺種植業、生產綠色食品;另一條是將玉米秸稈粉碎後進行壓縮固化,固化物用於燒鍋爐,解決冬季煤炭取暖費用過高問題。
過去,居住在泥草房裡的豐林村農民一到冬季,家家靠燒爐子和火炕取暖,不僅整天煙熏火燎,還不暖和,人們凍得絲絲哈哈,睡覺時蓋好幾層棉被。如今,每戶村民每年秋季向村裡交4車玉米秸稈,就解決了一個取暖期的取暖費用,村裡利用玉米秸稈固化物燒鍋爐,集中供暖,將室內溫度超過20℃。同時,產出的沼氣還通過管道24小時向樓區的家家戶戶供氣,平均每戶每天費用不到1元錢。
依安縣豐林村的改變,只是齊市各縣(市)區開發利用新能源的一個縮影。一直以來,齊市大力推廣戶用沼氣池,經過了9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共計獲得戶用沼氣池46720個,沼氣服務網點139個,養殖小區及聯戶沼氣工程86個,大型沼氣工程24個,年處理各類糞便總量超過28萬噸,服務農戶25300戶,累計獲得國家及省項目資金1.6億元。
目前,齊市各縣(市)區以戶用沼氣工程為重點,結合農村改圈、改廁、改廚,推行『種植——養殖——沼氣——種植』等模式發展循環經濟,讓農民享受發展新能源帶來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