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4日訊 “不都為了孩子嘛!誰願意違停呢?”……連日來,在開展的全市主乾街路校門前違停堵路整治行動中,許多家長都會強調“為了孩子”這個理由。那麼孩子們又如何看待此事呢?連日來,記者采訪了多名9歲至16歲學生,他們吐露了這樣的心聲:爸媽為接自己而在禁止停車的街路停車“不應該”,更不希望因此“堵”了別人。
初三學生小斌不想爸媽為接我堵了別人
“校門口停兩排是違停,把其他路段堵得很嚴重,我也是剛知道的。”在第四十七中學讀初三的小斌告訴記者,以前放學時校門前車很多,而且停得亂七八糟的,當時也沒當回事兒。小斌說:“大家都願意放學出門就可以上車,可如果為了接我堵了別人,我覺得還是別這樣了。”
小斌說:“接孩子的車亂停會堵路,如果真的遇到有救護車過不去,病人的家屬得多著急啊!我和爸媽以前還真沒想過這些。”說起外地有對校門前違停車輛交警抄牌、學校發布的方式,小斌說:“那太丟人了!我和爸爸說好了,以後肯定不會那麼做了。”
初四學生小舟違停堵路不能“隨大流兒”
“放學時在校門前亂停車,我覺得很多家長有一種‘從眾’的心態,大家都不按規矩停車,最後就把路給堵住了。”在第七十六中學讀初四的小舟認為,多數家長都是“隨大流兒”,看別人停就跟著停了。小舟還結合“親身經歷”說:“有一次,爸爸開車送我到校,校門口車挺多的,我們就一直跟著其他車往校門前擠。”小舟告訴記者,他當時問爸爸為什麼要“擠”,爸爸回答:大家都往前去,咱們不跟怎麼能到門口?“其實在遠點兒的地方停車,走著早就到了。”
小舟覺得,交警一定要趕走“最早的那些車”,這樣其他家長也會按規矩停車。
高一學生小穎如果媽媽違停我會制止
小穎是哈市第六中學高一的學生,每天放學,爸媽都會輪流開車到校門口接她,有時就會停在第二排。“前幾天爸媽看報紙,纔知道停成兩排是違停行為。”小穎說,19日開始,媽媽接她時就把車停在距校門口200米左右的路上,自己走過去上車。
小穎說,老師和家長平時都會教育我們要互相謙讓,不能只想自己、不顧別人,在停車這件事上,大家都應該不自私,而且說到做到。小穎告訴記者,如果媽媽以後不小心違停,自己一定會制止。
小學五年級學生小晨步行回家透透氣兒精神爽
“我家離學校特別近,走一趟街就到了!”在虹橋二小讀五年級的曉晨說,這學期開始,他就不用爸爸開車接了,自己步行上下學。“其實我們在學校裡坐一天了,走著走挺好的,在外面透透氣兒,還能鍛煉身體!”
小晨說,如果家離學校近,都可以走著上下學,家長都開車,校門前的路總會停滿,別人就該過不去了!”
相關新聞:哈爾濱仨學校錯時放學緩解門前擁堵 花園小學開三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