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25日訊 走進尾山農場居民谷宏亮的家,漂亮的廚房跟城裡一樣,燃氣管道直接鋪到家裡,想用的時候一按開關就點火做飯。特別方便,一個月比用液化氣還省四五十元。今年9月26日,農業部組織的農業循環經濟現場會在尾山農場召開,吸引來全國各地的參觀者。
如今,農墾北安管理局依托國家級百萬畝出口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標准化示范區以及全面積綠色有機食品種植基地建設,正在著力打造國家級現代循環農業示范區,走上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循環經濟之路。
秸稈利用構建清潔能源環
在農墾北安管理局,以往難處理的秸稈、稻殼等農業廢棄物通過循環改造,都變成了清潔能源。
在尾山農場燃氣站,秸稈經過機組變成了燃氣,輸送到居民家中。這是尾山農場今年落實的四個清潔能源示范工程之一。秸稈固化、秸稈供熱和秸稈糧食烘乾為秸稈綜合利用提供了廣闊的舞臺,這四個能源轉換項目每年消耗玉米芯300噸,消耗玉米秸稈固體成型燃料3500多噸,相當於1萬畝地的玉米秸稈產量。產氣量能達到50萬立方米,可為居民提供生活燃氣,除了能給一個居民區供暖外,還能烘乾糧食1萬噸。集成應用成熟可靠的秸稈綜合利用技術,讓秸稈轉化成清潔能源,構建“清潔能源環”。以前,豆秸只能做燒柴,今年,農戶打成包賣給農場,一?地能多收入500多塊錢。
大面積高燃燒值秸稈作物連片種植和農墾特有的“六統一”種植模式,讓中國水電建設集團新能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看到了合作商機。利用周邊農場豐富的作物秸稈等生物質資源提供發電原料,項目達產後,年發電量2億度,可以利用和消化秸稈20萬噸,相當於40萬畝土地的秸稈產量,每年可以節約原煤1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000多噸。
農業部規劃設計院院長朱明說,黑龍江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和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秸稈或者養殖以後形成的糞物等,不應把它當作廢棄物,而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如果這些資源得到充分高效利用,能使北安管理局獲得更高收益。
牧業廢棄物鏈接有機產業
近年來,農墾北安管理局大規模小群體養殖業蓬勃興起,僅奶牛存欄就已經達到5萬頭。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造成的環境污染也成為困擾養殖業持續發展的難題。北安管理局在牧業廢棄物的綜合開發利用和治理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讓牧業廢棄物變廢為寶,循環到經濟產業體系中。
趙光農場飼養奶牛10000頭,每年產鮮牛糞10萬噸,他們利用牛糞養殖蚯蚓,蚯蚓可以用來飼喂蛋雞,生產出的蚯蚓雞蛋在市場最高價每斤能賣到5元以上。另外,蚯蚓吃完牛糞可以生產出有機肥,還田再生產出有機農作物。同樣是奶牛大場的長水河農場,把牛糞當作招商優勢,引資建設了一家有機肥造粒廠。他們利用畜禽糞便生產高效有機肥,年處理牛糞5萬噸,生產2000噸高效有機肥,用於農場的有機種植。紅星農場近幾年種植有機作物畝效益比常規作物高100元至150元,有機產業園對有機原料進行精深加工,工廠與種植戶簽訂回收協議,保證種植戶的效益。據了解,畜禽糞肥產業鏈的拉動,可消化北安管理局現有存欄5萬頭牛的50萬噸牛糞,可年產蚯蚓雞蛋3.27萬噸,生產有機肥30萬噸,創造年增加值6.6億元,年利潤3億元。
工業廢棄物衍生新產品
隨著農產品加工業的快速發展,農產品加工的廢棄物也大量產生,成為破壞環境的污染物。北安管理局以優化資源利用方式為核心,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廢棄物排放為目標,利用高新技術手段進行再利用,不僅可以延長產業鏈條,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而且大大降低了環境污染的風險。
隨著馬鈴薯收獲結束,北大荒二龍山薯業公司迎來了新一輪的加工季。跟以往不同的是,這家公司今年的產品儲存庫中多了一樣新產品——馬鈴薯汁水蛋白。馬鈴薯蛋白質為完全蛋白質,其中賴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都高於一般谷類作物。他們投資1.5億元上了馬鈴薯汁水蛋白提取項目,通過對有機物的分離、提取,使工業廢水變成可以直接進行農田灌溉的無污染水。他們還通過有機肥加工項目,對薯業公司另一大廢料——薯渣進行循環利用。通過畜禽糞便和薯渣發酵做成有機肥,每年生產有機肥5萬噸。
“循環經濟模型”讓各類產品在各自的循環之中環環相扣,完成了產業鏈上的吃乾榨淨,物盡其用。
龍鎮農場現代化奶牛小區,喂養奶牛的飼料是龍綠公司加工甜玉米產生的邊角廢料,用經過發酵的廢料飼喂奶牛,水分、糖分都很高,牛吃了產奶高、奶質好。龍綠公司一個生產周期下來,可以產生工業廢料1000多噸,這些廢料用於畜牧業生產相當於150畝青貯飼料的產量,可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30多萬元。農墾北安管理局通過區點結合、點面配套的實踐,拓展了農牧業廢棄物循環利用途徑,使循環經濟發展在試驗、示范、帶動中助推了全局循環農業整體昇級,促進了一、二、三產業的循環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