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30日訊 七臺河市優化行政審批,闢建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在全省率先推出並聯審批機制,打造優質高效政務環境,提昇項目建設服務水平,努力破解『企業辦事難、項目落地難』問題。
七臺河市優化行政審批,堅持對行政審批和收費項目實行動態監管,適時清理審批事項和行政收費項目。2013年,第六次對行政審批事項開展清理工作,共取消、下放、合並審批事項86項,佔原有項目總數的31.2%;同步清理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所有市本級行政事業性收費。同時,對行政審批事項的具體流程、依據、時限、前置備件等進行四次梳理,將全部審批事項的審批步驟制作成163個審批流程圖,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布。優化審批後,項目審批時間由平均半年縮短為最多15個工作日預審,提高了工作效率。闢建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在市政務服務中心設立『產業項目委托代辦窗口』,即『企業事務快速反應服務窗口』,建立『首席代表上報全程負責制』,對符合招商引資范圍的項目實行全程代辦,即投資方提供所需前置備件後,代辦窗口負責將各審批部門需要的前置備件分發給各窗口首席代表。
首席代表負責全程代辦本部門業務,並明確涉及省級部門審批事項的辦理時限,全程跟蹤協辦;從機制上避免了上報事項時限不確定、審批效率低的問題。今年,自開闢產業項目審批『綠色通道』以來,已受理符合要求的產業項目10個,總投資額達12億元。
七臺河市在原有紙質審批的基礎上,在全省率先嘗試開展網上審批和紙質審批雙軌運行的並聯審批機制,對網上審批平臺進行數據清理和系統昇級,提高網上審批速度。創新小微企業的行政審批方式,凡屬地方性行政審批事項,均將前置審批變為後置審批或登記備案,全面減少項目行政審批時間。本著服務至上、發展優先的原則,七臺河市以便民親商為重點,深入開展機關效能建設。推進制度創新,健全落實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首問首辦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和責任追究制,提昇服務質量,提高工作效率。強化行政效能問責和績效考評,對不作為、慢作為和亂作為等行為依法依紀嚴肅問責處理。著力強化行政執法監督,開展『服務非公經濟發展軟環境測評』、『生活環境和服務細節最佳最差測評』及時發現並解決政務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公、檢、法機關辦理涉企案件做到『五個不輕易』,即不輕易傳喚企業負責人、不輕易凍結企業賬戶、不輕易查封企業賬戶、不輕易扣押企業財物、不輕易開警車進企業,確保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