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31日訊 (記者 王忠岩 張銳)“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哈爾濱,這裡簡直太神奇了,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多的冰建築!”來自俄羅斯的娜塔莉婭·貢洽洛娃指著冰建築興奮地說。
參賽選手雕刻組合冰作品。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參賽選手趴在球型雪雕作品上方對作品打磨。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電吹風也成了冰雕工具。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雕刻後清掃雪雕上的殘雪。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俄羅斯參賽選手的自制雪雕工具。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隊選手在作品前合影。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俄羅斯選手雕刻雪雕。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俄羅斯選手為組合冰作品做最後修正。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韓國參賽隊員和哈爾濱工程大學參賽隊員合影留念。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韓國選手雕塑雪雕。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韓國選手在其作品《苹果》前合影。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為了節省時間,俄羅斯冰雕參賽者在寒風中吃午餐。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新加坡、馬來西亞聯隊的組合冰雕作品《大豐收》獲第三屆國際組合冰雕比賽一等獎。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新西蘭參賽隊員合影。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新西蘭選手雕刻雪雕作品。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選手用鐵鏟雕刻雪雕。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娜塔莉婭跪在冰上小心翼翼地清理著雕刻下來的碎冰末,生怕碰壞剛雕好的作品。娜塔莉婭介紹說,在自己的家鄉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也有很多冰雪資源,作為一名藝術專業教師,自己也常常會參加冰雕比賽,但來哈爾濱參賽還是頭一次,尤其是比賽現場設在了冰雪大世界裡,身處在這麼多的冰建築之中,特別地興奮。

英國參賽選手用小篩鏟雪。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在比賽現場,俄羅斯選手伊琳娜·紮斯拉夫斯卡婭和隊友仔細地打磨著參賽作品。她介紹說,這個作品名為《友誼之火》,雕刻的是俄羅斯索契冬奧會火炬設計靈感來源的那只鳥。

英國大學生在哈爾濱雕塑雪雕。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相比起俄羅斯選手的輕車熟路,其他國家的參賽選手多多少少會遇到些困難。來自新西蘭的麗莎·威爾士說,在新西蘭還是夏天的時候,我們來到了位於北半球的哈爾濱,這裡比新西蘭的冬天冷得多,穿的衣服很厚實也很笨重,在雕刻的時候特別不方便。
英國“女漢子”自己抬雪雕用的鐵架子。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已完成作品《苹果的誘惑》的韓國女孩方小麗告訴記者,哈爾濱的雪質很硬,與韓國的不一樣,很適合雪雕制作。
“為了參賽,這次特意提前幾天來到哈爾濱,就是想更多的了解哈爾濱的冰雪藝術文化。”來自諾丁漢特倫特大學的英國隊選手告訴記者。
組合冰參賽者雕刻組合冰。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據了解,每年12月末到次年1月初,哈爾濱都會舉辦大型的國際冰雕、雪雕比賽,吸引了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前來享受冰雪樂趣。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哈爾濱的國際冰雕賽事已成功地舉辦了27屆了,國際雪雕比賽也舉辦了19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