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31日訊 “東方紅,太陽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19日,當記者跟隨哈爾濱市道外區紅旗社區的賈紅玉來到百歲老人王桂珍家中時,老人正在唱著《東方紅》,見家裡來了客人,老人還有些不好意思的說:“哎呀,唱的不好,讓你們見笑了。”
老人和大兒子(翻拍)
勤勞煉就好身板
王桂珍老人出生於1911年,是家裡的第九個女兒,她的母親因為養不起她,曾想把剛出生沒幾天的小女兒捂死,王桂珍的姑姑從外面進屋撞見了這一幕,趕緊阻止了她,說如果不想要這閨女,就送人吧。就這樣,王桂珍老人在還未滿月時就被送到了她的養父母家。老人長大之後,她的姑姑把整件事情告訴了她,老人並沒有認回親生父母,也始終都沒原諒他們。
“我養父母對我很好,20歲那年,我經人介紹嫁到了延壽縣,我大兒子三歲的時候,我回了趟老家,那時候八個姐姐都不在了,我父母想認回我,我親媽沒敢去找我,讓我親生父親買了一兜東西給我送去,我看都沒看就全扔了,我不會認他們的!”老人說這番話時雖然很氣憤,但是還是帶有一絲傷感,趁我們不注意,她擦了擦眼角的眼淚。
王桂珍的小兒子張文庫說,母親的身體一直非常好,從來沒有得過病,甚至連感冒也很少有。“這可能和她勤勞有關系,我媽不識字,就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當年我爸做點小買賣,我媽把家裡收拾得利利索索的。我爸比我媽大了20歲,我媽48歲那年,我爸去世了,家裡的重擔都落在了她一人身上,後來她就出去打工,給人家做過鞋、做過飯,還給人家看過孩子,那段時間過得真是挺苦的。”
張文庫說,後來大哥畢業,在哈爾濱成家立業後,把他們幾兄妹和母親一起接到了哈爾濱。那年張文庫纔6歲,大哥賺錢養家,他的母親就承擔起繁重的家務,“現在想想,可能因為年輕時乾活多,所以我母親身體纔能這麼好。”
和兒媳看對胡又贏了
愛玩撲克愛唱歌
王桂珍老人性格十分開朗,天氣暖和的時候,老人會到樓下的小公園去,曬曬太陽、跟鄰居聊聊。“這些鄰居都願意跟我母親嘮嗑,你別看她100多歲了,但卻很與時俱進,有可能是家裡人的文化水平都不低的原因。她也挺要強的,一點不想比別人差,現在這些新聞、政策她都知道。她去我侄女的老年公寓,當時有媒體采訪,說讓老人唱個歌,其他的七八十歲的老人都不會唱,我母親站出來唱了一首,她覺得她比別人強。”李文庫說。
老人時間長了不出去,還挺想念她在公園的朋友,李文庫說:“我家鄰居見到她都特別尊敬她,對她也可好了,她總跟我們說,出去得跟人家說話,對人客氣點,人家對我這麼好,你們也得對人家好啊。她說那都是她朋友。”
“一福壓百禍”、“我掙錢你白玩”……老人說話一套一套的,脾氣也不小,遇到什麼事情也從來不在心裡憋著。“我婆婆很有個性,如果不高興了,從來都是表現出來,不管我們誰有錯,她都一點面子不給,但是說完之後卻又能很好地化解。去年冬天,我有一天出去辦事了,晚上六點纔趕回家做飯,我婆婆覺得吃飯晚了,就不高興了,我就跟她解釋說,這路滑不好坐車,她又安慰我說沒事,你們不用著急,我一個‘作家’(坐家),晚吃一會沒事。”李鶴羽說,婆婆這樣的處事方式,和幾個兒媳婦相處得都十分融洽。
老人最大的愛好就是玩撲克,李鶴羽每天都會陪著老人玩幾把,每次都得讓老人贏。“婆婆天天現在天天不出屋,每天也挺寂寞的,一玩撲克啥精神都來了,我沒事的時候就陪她玩會‘看對胡’。每次都得讓她贏,她贏了就哈哈樂,還說是每天哄著我玩。我贏一把沒事,要是贏兩把,她就該不高興了。我們准備過年的時候給她買個證書或者獎杯,給她封個‘牌王’,讓她高興高興。”李鶴羽說,婆婆是個老小孩,哄她開心大伙也有樂趣。
愛睡懶覺八點起
王桂珍老人從不早起,用兒媳婦李鶴羽的話說,婆婆愛睡懶覺。“我和我老伴早上七點多就吃完早飯了,八點左右纔叫我婆婆起床,她的早飯是在床上吃,每天早上一杯牛奶,一個雞蛋,這個習慣堅持了很多年。吃完早飯,我婆婆就開始聽廣播,現在每天上午9點到11點聽龍廣97頻道的《盧漢的傾心上午茶》,下午聽評書、小說,晚上聽《葉文有話要說》,這是她雷打不動的習慣,換主持人她都不願意,有時候出去遛彎也要拿著收音機。”李鶴羽說。
老人每日三餐時間十分規律,中午12點吃午飯,晚上5點吃晚飯,這是家裡多年不變的規律,而且必須李文庫和李鶴羽夫婦都回來吃,誰要回來晚了都不行。老人每頓一碗菜、半碗飯,她不挑食,家裡人做什麼她都愛吃,以前老人偏愛素食,最近幾年老人也開始願意吃紅燒肉,魚蝦之類的。老人最愛吃苞米面菜團子,但是再好吃她也從不多吃一口,覺得飽了就不再吃了。一般三餐之間她會吃點兒水果或者山楂片。吃飯的時候,要是李文庫喝酒,老人也會跟著喝點,啤酒能喝一兩杯,白酒最少得喝一口,每次她都要提個祝酒辭“團圓酒越喝越有”。
王桂珍老人雖然一頭白發,耳朵也有點聾,但是卻不乏幽默,每當外人問老人的年紀時,老人都會中氣十足地說:“今年過年我纔103!”
常常“撒嬌”求關注
王桂珍老人雖然已過百歲,但是性格卻像個孩子一樣。老人身體沒什麼毛病,從來都不打針吃藥,但是偶爾也會說“頭暈”。李鶴羽說:“我婆婆有時候就說‘頭暈頭暈’,其實就是想讓人關注她,重視她,她80多歲的時候總說‘我要死了,活不了幾天了’,我就很害怕,尋思這麼大歲數了,別再有啥事。後來有一次她又說,我就哭了,跟她談心,說我們好好伺候你,你在我們就高興,你得好好活著,從那以後再也不說了。”
李鶴羽告訴記者,老人和他們生活了30多年,幾個哥哥嫂子都十分孝順,家裡人隔三差五都要來看看老人,孫子時間長了不來,老人還不高興,見到孫子就說:“你還知道來啊?”每次二兒媳婦來了拉著手跟她聊天,老人就會很高興。每逢過年過節,是老人最盼望的時候,一家人聚在一起,全都關注她,她樂得合不攏嘴。
老人最大的優點就是容易滿足,老人說:“我哪兒也不疼,身體沒毛病。我多有福啊,五個兒子,五個姑娘(老人有四兒一女,她一直管兒媳婦叫女兒),每個人都孝順我,我這老兒子、老姑娘(兒媳)把我照顧的這麼好,我一高興不就長壽了嗎。”
李鶴羽總結王桂珍老人的長壽秘訣說,“我婆婆這輩子也不攀比,穿啥吃啥都行,特別容易滿足;而且她凡事不掛心,還從來不生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