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產業興縣賓縣走活縣域經濟一盤棋
2014-01-15 14:41:1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鵬娜 潘宏宇 白雲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月15日訊 剛剛過去的2013年,賓縣堅定不移實施產業興縣戰略,實現了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預計全縣生產總值實現247億元,同比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5億元,同比增長3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3.4億元,同比增長15%;財政總收入實現21.1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8.9億元,同比增長15%。

  國家級賓西經濟技術開發區一角。

  經濟指標大幅增長

  堅持工業經濟主導地位,全力調結構、保增長,工業發展質量穩步提高。預計2013年全縣工業增加值實現95.6億元,同比增長1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44億元、利稅24.7億元,分別增長30%和10%。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包裝等主導產業實現增加值15.8億元,增長22.5%,佔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35.9%,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更加突出。

  招商引資實現新突破。去年引進總部經濟項目31個,預計年可實現稅金6500萬元;產業項目49個,計劃總投資401億元,其中投資超10億元項目6個、超百億元項目2個,特別是金紅葉紙業、蘇酒集團的引進,改寫了賓縣沒有世界500強企業的歷史。

  項目建設成果豐碩。推進大項目82個,其中產業項目74個,33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7.9億元,佔年度計劃的133%。賓西牛業二期、雙胞胎飼料等22個項目建成投產,有效延伸了產業鏈條,為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活力。

  園區功能日臻完善。投資2700萬元建設道路、供排水、電力專線等基礎設施。調整用地規劃3平方公裡,征收1平方公裡,引進遼寧華塑、深圳艾曼等包裝項目6個,包裝產業園已現雛形。成功獲批全省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和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產業集群化、科技化發展基礎更加牢固。引進對俄出口加工項目17個,國家級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形成4條產業鏈,賓西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哈東地區發展戰略支點的地位日漸突出。


 

  積極推進現代農業,農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預計去年農業總產值實現75.6億元,增長7%,其中畜牧業產值44.1億元,增長8.7%。投資4350萬元,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新增高產面積8.7萬畝;建成現代農業園區、國家級高產示范片112萬畝,糧食產量達到21.2億斤。

  賓西開發區民生醫院。

  旅游業發展活力顯現。去年接待游客14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9億元。投資5.4億元,修建景區道路35.4公裡,建設英傑溫泉酒店、長壽山森林小鎮接待中心、二龍山旅游紀念品商亭等設施,聯合拍攝《鄉村愛情》、《大村官》等劇目,旅游內涵日趨豐富。引進新疆中海油集團投資101億元開發建設大頂山景區,開啟了旅游產業發展新篇章。

  城鎮化建設亮點紛呈

  賓縣大力統籌推進城鄉建設,城鎮化步伐持續加快。“兩區一城”快速推進,投資近億元,完成了賓西城市公園一期、居仁中心鎮立面改造、三合朝鮮族特色民居、賓州振寰路和賓糖路拓寬、休閑廣場昇級等一系列重點工程,城市骨架基本拉開,城鎮化建設邁出了堅實步伐;經過艱辛努力,完成了哈同高速賓州新出口建設立項審批、征地拆遷、工程設計等前期准備工作。

  城鎮特色得到彰顯。建設省級生態村16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00公頃,造林綠化4萬畝。集中撤並自然屯10個,建成英傑溫泉小鎮文體廣場、觀光采摘園等設施,開發勝利、寧遠商服樓和農民新居3.4萬平方米,打造省市新農村示范村9個,旅游、商貿、物流等特色城鎮集群初步形成。積極推進居仁鎮電力、通訊、排水等基礎設施以及朝鮮族風情小鎮特色民居、學校、老年社區等項目建設,節點工程粗具規模;穩步推進賓西鎮城鎮建設提檔昇級,對開發區的配套服務能力不斷提高;全力推進英傑溫泉小鎮以及友聯村社區建設,整體形象日益提昇。城鎮管理有力有序,大力推進城鄉環境集中整治,不斷強化城鎮綜合管理,促進了城鄉環境整體改善和綜合文明程度有效提昇。投資880萬元新購清掃、清雪設備32臺套,深入開展牌匾廣告、臨街商鋪、殘土運輸、市場攤點、背街巷道綜合整治,成功創建市級文明縣城。

  賓西開發區賓西牛業公司生產車間。

  百姓幸福感不斷提昇

  賓縣始終致力民生優先,著力推進民生事業發展,民生水平逐步提高,增強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去年民生支出21.4億元,增長11.1%。預計去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749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0749元,同比分別增長14%。

  社會保障日益增強。去年共投放小額擔保貸款4300萬元,城鎮新增就業再就業835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5萬人,實現收入19億元;補償新農合資金1.2億元,發放各類養老保險金4.2億元、專項救助金8800萬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實施扶貧開發工程,4200人整體脫貧;投資1500萬元新建農村飲水工程46處,解決了2個中心鎮、54個屯飲水安全問題;改造棚戶區526戶、農村泥草房1.3萬戶,發放廉租房補貼674萬元,切實改善了群眾居住條件。

  社會事業長足發展。優化教育資源,招聘農村教師80名;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投資3300萬元,維修校捨51所,改擴建幼兒園7所,建成賓西第二小學和2所省級標准化學校,促進了教育均衡發展;完成了社會福利中心開工前全部准備工作,啟動了中醫院建設,推進了城鄉飲水安全工程、熱網改造、賓西衛生院、鄉鎮綜合文化站等一批項目,民生工程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推動精神文明建設,舉辦各類文體活動44場,城鎮數字電視整轉率達到94%,農村有線電視信號覆蓋率達到100%;社會秩序和諧平穩,開展“平安賓縣”創建活動,投資2060萬元實施“天網工程”,關鍵部位監控實現全覆蓋,群眾安全感越來越高。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