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月17日訊 省社科院近日發布的《黑龍江藍皮書2014》中發布了我省離婚新趨勢。報告稱,我省離婚率不斷上昇,從1985年到2012年,28年來漲3倍多,其中以“戶”為單位的補貼福利政策引發了黑龍江獨特的“政策性離婚”,每年11月、12月成為黑龍江特有的“離婚旺季”。
每年11月12月成“離婚旺季”
“政策性離婚”是指夫妻雙方通過假離婚等非常規方式來規避政策,以達到避稅、獲取優惠房貸利率等目的。
《黑龍江省離婚現象的新趨勢》執筆人、省婦女研究會助理研究員趙雲說,課題組搜集了1985年以來黑龍江離婚率,並於2012年分別對哈市南崗區法院、綏化市望奎法院2007至2011年離婚案件進行隨機抽樣,每年抽取離婚卷宗60份;對哈市南崗區民政局和望奎縣民政局2007至2011年離婚登記協議進行隨機抽樣。發現從1985年至2012年,我省離婚率不斷攀昇,28年已增長3倍多。
我省目前的熱費補貼、低保、貨幣化分房、首套住房利率優惠等補貼和福利政策多以“戶”為單位執行,部分人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選擇“離婚”。雖然目前一些地市已執行熱費明補,但仍有不少在執行原來的熱費補貼方式。每年11月、12月熱費報銷時,民政部門工作人員常能看到許多夫妻有說有笑地來辦離婚,沒過多久又來復婚。
哈市平房區民政局曾經對某社區38戶低保戶做過一份調查,有19對夫妻離婚後申請領取低保,其中,16對夫妻離婚後已經領到了低保,3對離婚後申請低保特批,又生活在一起;有2對夫妻在離婚後領取到低保,雖未住在一起但來往還非常密切。對此現象,報告建議相關部門應重新審訂相關的補貼或福利政策,變成以“人”為單位。
七成離婚訴訟女性為原告
我省2012年結婚離婚比例為45.35%,這意味著每100對結婚人口對應了45.35對離婚人口。數據顯示,2011年,我省城鎮居民收入為全國水平的72%,居民總體收入水平偏低,但是我省離婚率當年卻位居全國第二位。省婚姻家庭研究所所長郭礫說,我省女性隨著教育、收入、社會地位與男性的差距逐漸縮小,對婚姻生活行使了更多的自主權,對婚姻中的外遇、暴力等容忍度相對較低。課題組統計發現,在我省離婚訴訟中,70.1%是女性作為原告起訴離婚的。
“80後”結婚5年內
婚姻最不穩
在本次調查中,“80後”佔離婚人群近四分之一,其中離婚時婚齡在5年以內的佔82.1%。在法院離婚案件抽樣調查中,“80後”因家庭瑣事爭吵而離婚的佔54.2%,因性格不合而離婚的佔35.5%。郭礫說,中國傳統婚姻中,夫妻雙方可以歸結為“經濟共同體”、“生育合作社”,人們結婚的目的性非常強,就是搭伴過日子、傳宗接代。現代年輕人將婚姻視為“文化心理共同體”,對婚姻質量的期望值遠遠高於上一輩。可是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遠大於上一代人,一旦婚後的現實與婚前的期望產生矛盾且不可調和,離婚就成必然選擇。
離婚財產分割男多女少
趙雲說,根據進行離婚財產分割的案例數據統計顯示,房產、實業經營權、固定財產等都是男方相對較多。但是存款分割協議和法院判決出現了不同,登記協議分割歸男方的比例是歸女方的2.2倍;而在法院判決時,以平等分割比例最高,歸女方比例高於男方。“這說明,在法院調解下進行分割時,存款歸女方被看成是對房產歸男方後的補償。”趙雲說,但在家庭債務分割中,登記協議分割時,債務與共同財產一樣都傾向於歸男方,但在法官的調解下,債務分割並沒有呈現出“男多女少”的態勢,而是男女比例持平。
離婚原因前四位
NO.1瑣事爭吵
NO.2性格不合
NO.3分居多年
NO.4家庭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