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6日訊(記者 姜繼周 平靜 吳瓊) 在哈爾濱市道裡區建河街維景假日酒店的一樓,有一家名叫“菲蘭思琪”的蛋糕店。咋一看,它和普通的蛋糕店沒有分別,其實店名“菲蘭思琪”是英文“慈善”(philanthropy)的音譯,這裡的三名蛋糕師都是聾啞人。

張芳和同伴們非常享受這份工作。東北網記者 印蕾 攝
“菲蘭思琪”的店主焦鳳玲是新東北西點學校的校長,有一次,學校裡來了一位特殊的諮詢者——一名聾啞人。這名聾啞人告訴焦鳳玲,自己詢問過無數家學校,都被拒之門外。這名聾啞人渴望的眼神和追求夢想的堅定信念深深打動了焦鳳玲。

“菲蘭思琪”蛋糕店。東北網記者 印蕾 攝
於是,她的學校收下了這名聾啞人,新東北西點學校首次開設了聾啞人蛋糕師的培訓課程。看到學生們學有所成,焦鳳玲由衷替他們高興。可是,學生們離開學校步入社會,再次遇到了追逐夢想的障礙——沒有企業願意接納聾啞人蛋糕師就業。焦鳳玲決定,為這些追求夢想的學生開一家屬於他們自己的蛋糕店。
目前蛋糕店一共有六個人,三位聾啞人蛋糕師張芳、郝朋、石曉,學校面點教師顏紅、蛋糕師劉安琪和焦鳳玲。蛋糕店開業了,張芳她們都特別開心,對來之不易的工作倍加珍惜,對客人格外熱情。大家不怕辛苦,怕的是缺少制作蛋糕的機會。在郝朋看來,蛋糕店就應該紅紅火火,可是面對每天只有兩三個蛋糕的預訂,郝鵬略顯些沮喪。

蛋糕店共有六個人,其中有三位聾啞人蛋糕師。東北網記者 印蕾 攝
“這是一家非常特別的蛋糕店,這裡的蛋糕師都是聾啞人……這是屬於他們的蛋糕店,為正能量贊一個!”一個偶然的機會,有網友了解到蛋糕店的故事,把菲蘭思琪的故事發到了網絡上。在網絡的幫助下,店裡的客人越來越多。張芳發現,這些客人的舉動都很“奇怪”。有的客人總來買蛋糕,每次都不讓找零;有的因溝通不暢,蛋糕師弄錯了蛋糕尺寸,客人不但沒有抱怨,反而微笑著安慰蛋糕師……後來,張芳他們知道,這些回頭客都是知道了蛋糕店的故事,希望蛋糕店的生意能更好一些,幫助“張芳們”自食其力。

蛋糕師張芳正在制作一款蔓越莓蛋糕。東北網記者 印蕾 攝
在張芳看來,她和同伴們非常享受這份工作,這份工作能讓自己自食其力,融入社會;更為重要的是,蛋糕烘焙是一份甜蜜的事業,為顧客傳遞幸福和甜蜜,能讓更多的人分享到快樂。
伴著每一個晨曦和日落,“菲蘭思琪”裡的人們忙碌著,在無聲的世界裡,她們用一雙雙巧手,制作出款款美味,傳遞著溫馨你我的愛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