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免費品嘗巨無霸披薩。
哈爾濱日報7月3日訊 乳酪香氣彌漫百年老街,饕餮盛宴盡顯“舌尖冰城”。昨晚,首屆哈爾濱西餐文化節在中央大街拉開帷幕,我市20家規模西餐廳首次集體亮相,展示特色食品,宣傳西餐文化。
20家西餐廳老街集體亮相
昨天18時,在中央大街東風街舞臺,新東方烹飪學校331名學員頭戴廚師帽、身著制服組成方陣,圍站在舞臺前,引得市民游客駐足觀看。啟動儀式上,馬迭爾、華梅、波特曼、露西亞等西餐廳被評為我省十大西餐名店。
開幕式結束後,整齊威武的“老街儀仗隊”和高挑亮麗的“四季公主”從東風街舞臺出發,伴隨著歡快的樂曲,開始了每晚的巡游表演。與以往不同的是,由我市20家西餐企業400餘名員工組成的大型時尚西餐特色文化巡游隊伍也加入其中,他們中有身著廚師服裝的國家特級西餐大廚,也有戴著異域風情頭飾的俄羅斯籍服務員,他們邊走邊向市民游客揮手致意,市民游客紛紛上前,拉住大廚留住“精彩一瞬”。
馬迭爾西餐廳廚師長李明啟說,由於工作性質的原因,他與顧客直接接觸的機會很少,通過西餐文化節,看到有這麼多人喜歡西餐、對西餐文化感興趣,覺得自己的工作有意義、有價值。“這是哈爾濱市20家規模西餐廳首次集體亮相。”省餐飲烹飪行業協會會長周景遠向記者介紹,目前,哈市共有西餐廳60餘家,具有一定規模的有20家,其中半數以上為俄式西餐廳。
西餐“接地氣”游人免費嘗
為方便市民游客品嘗美食,感受西餐文化,昨晚,在西九道街休閑區,來自我市8家西餐企業的知名西餐大廚烹制了美味的特色西餐,免費供游人品嘗。
赫斯提亞西餐廳的“厚底厚料”美式披薩最吸引人,就連外國客人都豎起大拇指連稱“正宗”;露西亞西餐廳的特色產品“牛油包”、“俄式紅湯”供不應求,老板只好又抽調來兩名廚師“救急”;馬迭爾西餐廳的新品面包和紅腸,剛端上來就“光盤”,波特曼、歐羅巴等西餐廳也都慷慨地拿出了“鎮店之寶”,展示特色產品。
“這些各具風格特色的西餐不可能齊聚在一家西餐廳,可如今在西餐文化節上都品嘗到了。”市民張寶麗帶著父母來到西餐文化節現場。她說,作為一名普通工薪族,平日很少光顧西餐廳,但是在文化節上不僅可以品美食,還對西餐文化有了一些了解。特意從阿城區趕來參加西餐文化節的“西餐達人”叢惠民表示,他從小就喜歡吃西餐,尤其在俄羅斯留學3年後,對俄式西餐產生了一種依賴,每個周末都要到中央大街吃一次西餐。
赫斯提亞西餐廳總經理張鳳岐說,通過展示特色西餐,讓市民游客了解西餐並不是遙不可及的“高大上”,而是一種“接地氣”的美食菜餚,它不僅能給人帶來味覺享受,其豐富的文化內涵還能令人得到精神享受。
哈爾濱是中國首個引進西餐城市
在首屆哈爾濱西餐文化節上,還有兩家來自黑河市的西餐廳——黑河國際西餐廳和黑河雙子咖啡西餐廳參加展示。“展示並不是我們此行的目的,主要還想借機了解哈爾濱西餐文化。”兩家西餐廳負責人異口同聲地表示。
“西餐與哈爾濱這座城市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省餐飲協會西餐專業委員會主任劉振華介紹說,1898年,我國第一家西餐廳落戶哈爾濱。當時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40多個國家的20萬名僑民移居哈爾濱,也帶來了西餐文化的盛行和發展。1931年,哈爾濱擁有260家西餐廳,是西餐文化的鼎盛時期,而其中120家西餐廳坐落在中央大街即當時的中國大街區域。西餐不僅受到僑民的歡迎,本地市民也逐漸對這個舶來品產生了興趣。在當時的西餐廳裡,經常能看到市民喝咖啡、吃牛排的身影。1981年,因時代變革而一度衰落的西餐廳在哈爾濱再次崛起。近年來,哈爾濱的西餐廳雖然數量相對不多,但是西餐文化已經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提昇了城市的魅力。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纔殿國出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