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肝膽外科專家解讀膽囊疾病 70%膽囊癌誘因是膽結石
2014-07-06 08:18:06 來源:新晚報  作者:張旭 董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孫鐵為

  新晚報7月6日訊 近年來,我國膽囊結石的發病率呈上昇趨勢,40歲以後隨年齡增長而增高,女性多於男性。許多市民在體檢發現自己患上了膽囊結石或膽囊息肉,但病癥不太明顯,一時還不影響生活起居,往往忽略自己潛在的隱患。如何科學地認識和治療這類膽囊疾病?記者近日走訪了我省肝膽外科專家,哈醫大二院肝膽胰、腹腔鏡外科孫鐵為教授,了解膽囊相關疾病的危害和治療。

  膽結石需切除膽囊

  對於有癥狀或存在並發癥的膽囊結石,建議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無癥狀的膽囊結石可考慮觀察及定期隨診。但存在以下情況的無癥狀膽囊結石應積極考慮進行手術治療:結石直徑>3cm;同時伴有膽囊息肉;膽囊壁增厚;膽囊壁鈣化或瓷性膽囊;有心肺功能障礙;發現膽囊結石10年以上。

  膽囊息肉會發生癌變

  孫鐵為教授介紹,膽囊息肉也會發生癌變,建議存在以下因素的膽囊息肉患者積極手術治療:單發息肉;直徑>1cm;患者年齡超過50歲;連續彩超檢查發現息肉明顯增大;腺瘤樣息肉或基底寬大;合並膽囊結石或膽囊壁增厚。患者若不存在上述因素,可考慮每隔6個月復查一次彩超。

  膽囊切除不影響消化

  很多患者擔心膽囊切除以後會影響消化功能。其實,膽汁主要是由肝細胞分泌的,膽囊只起濃縮、儲存和排除膽汁的作用,它並不產生和分泌膽汁。膽囊切除後不影響消化功能。由於膽囊結石引發膽囊炎,膽囊壁增厚,已失去原有的收縮功能,此時盲目保留膽囊有百害而無一利。

  膽囊切除是微創手術

  腹腔鏡微創膽囊切除術是目前國際上治療膽囊結石及膽囊息肉病變的第一選擇。哈醫大二院肝膽外科每年進行腹腔鏡膽囊微創手術1000餘例,患者術後長期隨訪表明手術效果良好。對於保膽取石手術,孫鐵為介紹,此類手術適用於膽囊收縮功能良好的患者,但其術後結石復發率極高。

  膽囊結石癥狀

  孫鐵為教授介紹,膽囊結石最主要的臨床表現是膽絞痛,膽絞痛多發作於飽餐及進食油膩食物後,疼痛位於右上腹,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少數患者僅在飽餐後感到上腹部隱痛,或者有腹脹、噯氣等,常被誤診為“胃病”。

  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某,女46歲,患膽囊結石三年,經常出現上腹部疼痛,因懼怕手術治療而自行長期服用止痛藥物,兩個月前因食欲差、腹脹不適、體重明顯下降去醫院就診,手術切除膽囊後病理證實為膽囊癌。

  流行病學顯示,70%的膽囊癌的發病與膽囊結石有關。膽囊結石長期存在容易引起膽囊和膽管壁黏膜的慢性炎癥和反復感染,從而誘發膽囊癌。目前膽囊癌手術愈後極差,五年生存率不足4%。所以患者對膽囊結石應有足夠重視。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