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異常天氣易發災害 專家:化解災害風險力保農業豐產增收
2014-07-14 09:41:53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今年我省前期降雨多導致土壤飽和,後期若再遇強降雨,極易引發流域性洪水和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災害;而綜合越冬基數、氣象條件、栽培與種植結構等因素分析,今年我省農作物生物災害發生程度令人擔懮。采取怎樣措施防災自救,將損失降到最低?如何實現我省糧食生產再上新臺階?特別是如何保證廣大農民收入穩定?我省相關部門、專家和廣大農戶心急如焚,紛紛建言獻策,努力應對。

  氣象農業專家建言:防控化解災害風險力保農業豐產增收

  從某種意義說,農業還是靠天吃飯的行業。因而農業氣象條件一直都是農業生產中的重要因素,也是農民十分關心的問題。氣象條件直接影響著莊稼長勢:在風調雨順的年景,農民有望迎來一個豐收年;而要是遭遇了大風、洪澇、冰雹等災害性天氣,農民可能減產甚至顆粒無收。

  雖然災害性天氣可怕,不過要是早知道,早預防,提前做好准備,就能將損失降到最低。今年以來,我省異常天氣時有出現,農民對此懮心忡忡。那麼農業生產怎樣未雨綢繆纔能確保豐產增收?什麼樣的舉措能為我省農業生產保駕護航?近日,筆者走訪了相關部門的專家和農戶。

  異常天氣易發災害農業生產令人擔懮

  來自權威部門的統計,我省是一個災害易發省份,旱災、洪澇、風雹、病蟲害、低溫冷凍等災害頻發,每年都會給我省農業生產造成巨大損失。2012年8月,我省遭遇了臺風“布拉萬”侵襲,多地突降暴雨,災害造成玉米大面積倒伏。2013年夏季,我省更是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襲擊,全省13個市(地)的63個縣(市、區)發生洪澇災害,多地村莊、沿江耕地被淹,洪水疊加效應之強、險情出現之多、持續時間之長、影響范圍之廣、受災面積之大為歷史罕見。今年6月,我省10個市(地)的31個縣(市、區)發生風雹災害。而近11年以來,我省共發生1500餘次不同程度的自然災害,直接經濟損失500餘億元。

  省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於梅說,由於我省處在中高緯地區,全年的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正常年份6-8月全省平均降水量在338毫米左右,通常情況下,降水量比歷年同期多10%-15%對農業生產沒什麼影響。但如果前期雨水較大,已造成底水充足,再遇周邊上游降水偏多,即使我省6-8月降水僅比歷年同期多百分之十幾,也會造成我省洪澇災害發生。1998年,嫩江上游、二松前期降水多,6-8月繼續多,這樣就發生了特大的洪澇災害,而實際上降水只不過比歷年同期多了14%。

  去年夏季我省遭遇的罕見洪澇災害恐怕農民朋友還記憶猶新,農田、村莊被淹,不少農民損失慘重。今年我省出現極端天氣的可能性有多大?會不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對此,省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於梅認為,厄爾尼諾現象是赤道中東太平洋的海溫的異常現象,導致了全球氣候變化。今年來看,異常的現象正在發生:5月份已經達到了厄爾尼諾指數標准。雖然厄爾尼諾現象定義的標准要持續六個月達到標准之後,纔能定義是厄爾尼諾現象,但根據分析,不管後期是否持續,它極可能是厄爾尼諾現象的開端,今年或近幾年出現一次中等強度的厄爾尼諾事件的可能性很大。

  據了解,近日,省氣象局對今年我省的年度氣候和年景也進行了分析預測。專家預計今年夏季降水全省平均接近常年,夏季氣溫全省平均接近常年值,有低溫時段;9-10月降水全省大部地市比偏少,氣溫略高,初霜正常略晚。專家表示,在農業氣象災害方面,預計今年我省夏季降水以局地性為主,盛夏降水比較集中,極易發生局地洪澇、冰雹、暴雨等突發性災害。

  災害形勢嚴峻需提前防范未雨綢繆

  省農委農業技術推廣站研究員董國中告訴筆者,今年全省各地搶抓回暖早、?情好等有利契機,各種農作物全部播在了豐產期,目前全省各類農作物生長比較正常,長勢喜人:我省西部、西南部、中西部地區玉米已經11?13片葉,進入小嗽叭口期;中南部地區玉米10葉1心期,已進入拔節期;全省水稻陸續進入分?盛期;北部地區小麥進入孕穗期,大豆也已經4?5片復葉。

  不過,以往的經驗告訴人們,此時恰恰是不能掉以輕心的時候,廣大農民在田間管理上需要格外注意。2012年8月,我省大慶、綏化、齊齊哈爾、哈爾濱、七臺河、佳木斯、雙鴨山等市縣局部地塊三代粘蟲暴發危害,蟲量之大、范圍之廣為25年所未見,大面積玉米遭受損失。日前,筆者從省植保站了解到,綜合越冬基數、氣象條件、栽培與種植結構等因素分析,預計今年我省農作物生物災害總體趨勢為中等偏重發生,發生程度將重於常年,部分病害有重發生的趨勢:今年水稻稻瘟病在水稻主產區暴發風險極大;預計玉米中後期葉部病害呈大幅度上昇趨勢,尤其是玉米大斑病將偏重發生;此外,預計今年我省二代黏蟲發生面積將有所擴大,三代黏蟲有局部重發生風險。

  與此同時,今年我省防汛形勢也較為嚴峻。那麼針對今年的天氣情況,我省防汛部門做了哪些准備工作?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副主任王岩說,為確保農業穩產增產,防汛這根弦不能松。特別是今年5月份,全省降水達101.2毫米,是常年的兩倍以上。前期降雨多導致土壤飽和,江河底水和水庫蓄水偏高,產流匯流條件更加充分,後期再遇強降雨,極易引發流域性洪水和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災害,防汛形勢不容樂觀。針對這種情況我省防汛部門做了積極的准備。第一,調整和公示責任人,落實防汛責任制。根據領導乾部變動情況,及時調整了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明確了職責。第二,全面推進水毀工程修復和防洪工程建設。4月初開始,召開了防汛會商會,5月份又召開了松花江流域的防總工作會,6月11號,省防總召開了成員會議,省領導主持了會議,並做了重要講話,對今年總體的防汛做了安排和部署。去年汛後,省委、省政府全面部署並及時啟動了水毀工程修復建設工作。各地、各部門也充分發揮各自的主導作用,逐項落實水毀修復措施。加快了水毀修復工程和三江乾流堤防應急度汛工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等建設進度,確保汛期發揮作用。

  黑龍江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副主任王岩介紹說,下一步他們將首先繼續強化防汛責任制落實,重點抓好縣、鄉、村級防汛抗旱責任制的落實。其次,做好小洪水和短時強降雨應對工作,密切關注降雨形勢,一旦出現強降雨過程,及時發布通知、傳達信息,確保人員安全。第三,突出抓好重點部位防范准備,對江河特別是大江大河的水情監測和會商。第四,做好保障工作。

  為了保障我省糧食穩產增產,農民增收,我省農業專家建議,除了我省有關部門加強防御部署之外,農民自身也要做好預防災害發生的准備,通過加強田間管理,參加農業保險等措施,將災害發生時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依托惠農政策力爭遭災不減收

  有人說,一些自然災害,比如洪澇,乾旱啊,很難通過人為來控制的。那麼一旦災害發生,怎麼纔能將損失降到最低呢?東北農業大學教授辛立秋說,通過農業保險轉嫁災害風險,降低損失,這對於保障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收入穩定至關重要。農業保險對於廣大農民朋友來說可以發揮兩大功能,第一就是風險轉嫁,農民參加農業保險之後,在自己受災的時候,就可以把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第二就是經濟補償,當受到災害的時候,可以從保險公司獲得補償,這部分補償對於保障農民的基本生產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我們國家,農戶在參加保險的時候有一部分保費可以從政府得到補貼,農戶只需要交納少部分保費,就可以得到保障。眾所周知,種植糧食一畝土地可以有幾百元的收入,保費佔比不到1%,而這不到1%的投入就能使農民在受災後得到基本保障。所以,廣大農民要充分利用好國家惠農補貼政策機遇。

  從國際經驗來看,農業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農業保險,農業保險覆蓋率都比較高,保險的品種比較齊全,覆蓋面比較廣,農業保險體系也比較完善,即使災害發生,農民投保了農業保險,自身損失也較小。比如,美國參加保險的農作物已達100餘種,日本農業保險覆蓋整個農業生產的各個領域,法國農業保險包括農業巨災險和一般農業風險。

  而我省農業保險自2007年試辦以來,也由當初的1個品種增加到現在的6個,其中種植業保險包括玉米、水稻、大豆、小麥4個,養殖業保險包括奶牛、能繁母豬2個,風險保障水平逐年擴大。我省最初的保險金額是51.8億元,到2013年達到了306.6億元,發展幅度巨大。

  筆者還了解到,為了更好地滿足農戶保險需求,服務農業生產,今年我省保險業修改了自2007年試辦農業保險以來一直沿用的種植業成本保險條款,突出的變化是剔除了30%免賠率,也就是說取消了免賠額,達到起賠點,保險公司在賠償限額內將按照實際損失予以賠償。那麼這個創新舉措,再加上政府惠農的農業保險補貼政策,使農戶參保的積極性提高了。

  與此同時,近年來,國家對農業保險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農業保險風險保障水平逐年擴大,保險公司的服務水平和理賠效率也在逐步提高。2013年夏季,我省遭遇了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襲擊,全省多地發生洪澇災害,大片農田被淹。災情發生後,各保險公司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本著“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建立理賠服務“綠色通道”,簡化理賠流程,加快理賠速度,確保了受災群眾最快時間內得到保險賠款,將受災損失降到最低,並最大程度地幫助了受災群眾恢復生產生活,從一定意義上說,農業保險避免了農戶因災返貧、因災致貧的現象。

  正是因為事關老百姓生命財產的大事,國家也給予農業險極大的政策傾斜,各家保險公司也都把它當成重中之重的工作,采取一切可行措施提昇理賠效率。據了解,在2012年臺風布拉萬和玉米粘蟲災害當中,人保財險就提前二十多天全面完成了農險大災理賠工作;2013年洪澇災害當中,他們又比上一年提前了三十多天完成了農險大災理賠工作,理賠速度和質量得到了廣大農民的認可。

責任編輯:楊禹
相關新聞